组成:黄芩1钱5分,甘草(炙)1钱,白芍1钱,知母2钱,厚朴1钱,槟榔2钱,草果1钱,生姜7片,大枣1枚(擘)。
功能主治:疫疟壮热,多汗而渴。
用法用量:水煎,发前热服,温覆取微汗。若见少阳、阳明、太阳证、必兼柴胡、葛根、羌活以开泄之;设里气不通,势必盘错于中而内陷,则加大黄以攻下之,又可专工瘟疫。
出处:《张氏医通》卷十三
组成:槟榔2钱,厚朴1钱,草果仁5分,知母1钱,芍药1钱,黄芩1钱,甘草5分。
功能主治:避瘟去暑,解热,止呕利便。主瘟疫初起,先憎寒而后发热,日后但热而不憎寒。初得之2-3日,其脉不浮不沉而数,昼夜发热,日哺益甚,头疼身痛,其时邪在伏脊之前、肠胃之后,舌上白苔,甚则如积粉满布无隙。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杂症会心录》引作“达原散”。改为丸剂,名“达原丸”、“至圣达原丸”(见《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吉林方)。
出处:《温疫论》卷上
组成:槟榔二钱(6克)、厚朴一钱(3克)、草果半钱(1.5克)、知母一钱(3克)、芍药一钱(3克)、黄芩一钱(3克)、甘草半钱(1.5克)
功能主治:开达膜原,辟秽化蚀。主治温疫或疟疾,邪伏膜原,憎寒壮热,或1日3次,或1日1次,发无定时,胸闷呕恶,头痛烦囊,脉弦数,舌苔垢腻。
用法用量:用水200毫升,煎至160毫升。午后温服。胁痛耳聋,寒热往来,呕而口苦,加柴胡3克;腰背项痛,加羌活3克;目痛、眼眶痛,鼻干不眠,加干葛3克。
运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病毒感染性发热、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癌性发热等病症。
方解:本方用槟榔辛散宣湿,化痰破结,疏利蕴伏之邪;厚朴苦降行气,燥湿化浊,破邪气之所结;草果辛香化浊,辟秽止呕,以除秽浊之湿,三药辛开苦降,舒畅气机,秽湿浊气消散,湿消热自除。知母滋阴液,白芍养营血,黄芩清燥热,甘草和中。全方合用可使秽浊得化,热邪得清,阴津得复,则邪气溃散,速离膜原,故以“达原饮”名之。
方歌:达原草果槟厚朴,知母黄芩芍甘佐,辟秽化浊达膜原,邪伏膜原寒热作。
研究:临床报道也见于治疗各种发热、肺脓肿、艾滋病合并症、急性支气管肺炎、慢性荨麻疹、逆行性胆道感染、流行性感冒、盗汗、复发性中心性视网膜炎、便秘、淋证、病毒性脑炎、2型糖尿病、失眠、急性类风湿关节炎等证属邪伏膜原的病症。
出处:《瘟疫论》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