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大黄(七钱.为末) 甘遂(一钱.为末) 芒硝(三钱)
功能主治:伤寒太阳表证未解,医反下之,结胸热实,心下痛,按之石硬,脉沉而紧者。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先煎大黄至一钟,去滓,下硝再煎一沸,下甘遂末,不拘时服,快利为度。
出处: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组成:桂枝1两,甘遂1两(或作半两),大枣1两(或作3枚),人参1两,瓜蒌实1枚(去皮,只用4分之1)。
炮制: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结胸。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或作2盏,煮至8分,去滓温服。
注意:胸中无坚物者勿服。
提示:胸中无坚物者勿服。
出处:《活人书》卷十三
组成:大黄(去皮)六两(10克)、芒硝一升(10克)、甘遂一钱匕(1克)
功能主治:泻热逐水,破结通便。主治水热互结之结胸证,心下疼痛拒按,按之硬,或从心下至少腹硬满疼痛,手不可近;伴见短气烦躁,大便秘结,舌上燥而渴,日晡小有潮热,舌红,苔黄腻或兼水滑,脉沉紧或沉迟有力。现常用于治疗急性胰腺炎、急性肠梗阻、肝脓疡、渗出性胸膜炎、胆囊炎、胆石症等属于水热互结者。
用法用量: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大黄,取二升,去滓,内芒硝,煮一二沸,内甘遂末,温服一升。得快利,止后服。
注意:素体虚弱,或病后不任攻伐者禁用。
备注:方中甘遂苦寒峻下,攻逐水饮,大黄泻热通便;芒消软坚泄热。三药合用,力专效宏,诚为泄热逐水,开结通便的峻剂。
方解:本方证因表证未解而误下,或因误下而邪气内陷,热邪与水饮搏结于胸膈所致,为大结胸证。水热内结,气不得通,轻则但见心下硬满而痛,甚则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腑气不通,故大便秘结;邪热与水饮互结,津液不得上承,故舌燥口渴;此时燥热已累及阳明,但因水热互结,故只表现为“日晡小有潮热”;因邪盛而正不虚,故脉沉紧,按之有力。本证水热内结,故当泻热逐水。方中甘遂善攻逐水饮,泻热破结,为君药。大黄、芒硝荡涤肠胃,泻结泄热,润燥软坚,为臣佐之用。本方为治疗水热互结之大结胸证的代表方。以心下硬满而痛不可近,苔黄舌燥,脉沉为辨证要点。
方歌:大陷胸汤用硝黄,甘遂为末共成方,擅医热实结胸证,泻热逐水效专长。
提示:本方煎煮大黄先煮,乃取其“治上者治宜缓”,此煎煮方法与大承气汤有别,应注意区分。
研究:临床报道本方亦用于急性阑尾炎、结胸等症。
出处:《伤寒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