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痰汤

组成:黄连2钱,白术1钱半,陈皮1钱,滑石1钱,黄芩半钱,木通3分,桃仁12个,甘草(炙)少许。

功能主治:月水不利,脐腹作痛;或小腹引腰,气攻胸膈,躯体肥满而有痰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出处:《性病》

组成:神曲2钱,枳实2钱,大黄2钱。

功能主治:消宿食,下郁积。主过食伤脾,健运无力,致食不得消化,郁于肠胃之间,而为泄泻。

用法用量:上先以水煎,临熟下大黄滚1-2沸,空心服。如利之后,以人参、白术等剂补之。

出处:《杏苑》卷四

组成:僵蚕1钱,瓜蒌1钱,牛蒡子1钱,陈皮8分,银花8分,薄荷5分,泽泻5分。

功能主治:痧因痰壅不降者。

用法用量:水煎,微冷服。

出处:《治痧要略》

组成:半夏2钱,南星1钱,枳实1钱,赤苓1钱,橘红1钱,炙草5分,白芥1钱。

功能主治:痰饮胁痛,走注有声。

出处:《嵩崖尊生》卷七

组成:南星1钱,半夏1钱,陈皮1钱,茯苓1钱,瓜蒌仁1钱,枳实1钱,桔梗1钱,山栀子1钱,黄芩1钱,黄连1钱,甘草2分,木香(另研)2分,辰砂2分。

功能主治:痫,痰壅。

用法用量:方中甘草、木香用量原缺。

出处:《仙拈集》卷二

组成:半夏、南星、橘红、枳实、茯苓、人参、菖蒲、竹茹、甘草。

功能主治:妇人肥白,痰闭子宫,月信准而不受胎,经来腹不痛。

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服。

出处:《女科切要》卷二

组成:陈皮2钱,半夏(姜炒)2钱,白茯苓(去皮)3钱,白术1钱5分(去芦),香附2钱,青皮(去瓤)2钱,黄芩(炒)2钱,瓜蒌仁3钱,砂仁8分,黄连(姜炒)2钱,甘草8分。

炮制:上锉。

功能主治:嗳气声闻于外,胸膈闷,舌黑、因气有痰者。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水煎服。

出处:《寿世保元》卷三

组成:旋覆花、半夏、陈皮、荆芥、五味子、前胡、白芍药、杏仁、桔梗、茯苓、甘草。

功能主治:妇人月水准信,痰闭子宫,不能受胎,其人肥白,腹不痛者。

用法用量:加生姜5片,水煎服。

出处:《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一

组成:半夏4钱,南星1钱,枳实1钱,赤苓1钱,橘红1钱,炙草5分,竹沥1盏,姜汁3茶匙。

功能主治:痰厥暴不知人,类于卒中,但未卒仆,喉中痰潮如曳锯声。

用法用量:先用瓜蒂(炒)、赤小豆(煮)等分,温浆送下,探吐其痰,随用本方。

出处:《嵩崖尊生》卷七

组成:台芎2两,香附8两,陈皮1两,苏叶1两,干姜1两。

功能主治:痰注胁痛。

出处:《脉因症治》卷二

组成:半夏4两(汤洗7次),天南星1两(细切,姜汁浸),枳实(去瓤)1两,橘红,赤茯苓1两。

炮制: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痰凝气滞,胸膈痞塞,胁肋胀满,头痛吐逆,痰嗽喘急,不思饮食,以及头晕,不寐,短气,谵语,中风,痰厥,痰呃。

用法用量:每服3大钱,水2盏,生姜10片,煎至1盏,去滓,食后温服。

出处:《传信适用方》卷一引皇甫坦方

组成:白茯苓、桂心、半夏(汤洗10次)、干生姜、橘红、枳壳(炒香)、甘草各等分。

炮制:上为末。

功能主治:痰饮。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煎至7分,不拘时候温服。

出处:《百一》卷五引费达可方

组成:雄黄3分,贝母3分,陈皮3分,茯苓3分,桔梗3分,北细辛3分,菖蒲3分,瓜蒌3分,薄荷3分,蝉退3分,天麻3分,郁金3分,甘草3分。

功能主治:五痫初起轻者。

用法用量:竹沥、姜汁为引,水煎服。

出处:《一盘珠》卷八

组成:半夏、南星、橘红、枳壳、甘草、赤茯苓、海石、生姜。

功能主治:痰积泄泻,脉滑实者。

用法用量:应下者,加大黄或玄明粉。

出处:《症因脉治》卷四

组成:制半夏1钱半,陈皮1钱,木香4分,当归2钱,独活1钱,五加皮1钱半,生白术1钱半,淮牛膝1钱半,川芎8分,竹茹8分,生姜1片。

功能主治:湿痰攻注背俞,脊驼作痛.脉小滑者。

出处:《马培之医案》

组成:半夏(汤洗七次)四两(120克),天南星(炮,去皮)、橘红、枳实(去瓤,麸炒)、赤茯苓(去皮)各一两(30克),甘草(炙)半两(15克)

功能主治:主治一切痰厥,头目眩晕,或痰饮壅盛,胸膈痞塞,胁肋胀满,头痛吐逆,喘急痰嗽,涕唾稠黏,坐卧不安,不思饮食等,苔腻,脉滑。

用法用量:上药㕮咀,每服四钱(12克),水二盏,生姜十片,煎至八分,去滓,温服,食后。

备注:方中南星燥湿化痰,祛风散结枳实下气行痰,共为君药;半夏功专燥湿祛痰,橘红下气消痰,均为臣药,辅助君药加强豁痰顺气之力;茯苓渗湿,甘草和中,为佐使药。全方共奏燥湿化痰,行气开郁之功。气顺则痰自下降,晕厥可除,痞胀得消。

运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脑卒中、卒中后抑郁症、心绞痛、慢性胃炎等病症。

方解:方中南星燥湿化痰,祛风散结枳实下气行痰,共为君药;半夏功专燥湿祛痰,橘红下气消痰,均为臣药,辅助君药加强豁痰顺气之力;茯苓渗湿,甘草和中,为佐使药。全方共奏燥湿化痰,行气开郁之功。气顺则痰自下降,晕厥可除,痞胀得消。

方歌:导痰汤内用二陈,南星枳实生姜成。

研究:临床报道也见于治疗颈椎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非酒精性脂肪肝、高脂血症、慢性精神分裂症、肥胖型糖耐量异常、不孕症、复发性多软骨炎、帕金森病等属痰浊壅盛证者。

出处:《重订严氏济生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