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当归、川芎、赤芍、生地、红花、紫草、黄芩、黄连、大黄。
功能主治:痘之毒火入于血分,灼伤阴血,痘体干枯。
用法用量:水煎服。
出处:《金鉴》卷五十七
组成:归尾、黄耆、没药、川芎、苍术、熟地、生地、赤芍、蒺藜、红花、香附、牛膝各等分。
炮制:上为末。
功能主治:惊振内障,或后生人患云翳小小,阴看不大,阳看不小,不见三光者。
用法用量:水煎,食后温服。
出处:《眼科全书》卷三
组成:当归8分,赤芍药3分,甘草3分,红花3分,桂心3分,干姜3分,枳壳3分,生地黄1钱,人参8分,柴胡8分,桃仁泥3分。
功能主治:伤寒挟血,无头痛、无恶寒,止身热发渴,小便利,大便黑,语言无伦,神志昏沉,如见鬼祟。
用法用量:方中诸药用量原缺,据《伤寒六书纂要辩疑》补。《张氏医通》有茯苓,无人参。
出处:《伤寒六书》卷三
组成:当归、红花、桃仁、山楂肉、甘草、牡丹皮
功能主治:主劳役痢,下痢纯血,腰背酸楚,胁肋作痛,肢体倦怠,嗜卧食减,劳重即发。
用法用量:水煎服。
出处:《症因脉治》卷四
组成:当归(酒浸)杜仲(姜汁炒去丝)各15克、赤芍药、白芷、威灵仙各9克、肉桂3克
功能主治:主寒湿气血凝滞之腰痛。
用法用量:上药用水、酒各150毫升,煎至150毫升,空腹时服。
出处:《医便》卷三
别名:桃花散(《奇效良方》卷十三)。
组成:当归身、升麻各3克、槐花、青皮、荆芥穗、熟地黄、白术各18克、川芎12克
炮制:上药为末。
功能主治:主肠澼下血。
用法用量:每服9克,米饮调下,不拘时服。
出处:《奇效良方》卷十三
别名:当归活血散
组成:当归1钱,川芎1钱,赤芍药1钱,红花1钱,紫草1钱,生地黄1钱5分(取汁更良)。
功能主治:活血凉血。主痘疮血热壅滞者。
用法用量:当归活血散(《治痘全书》卷十三)。
出处:《医方考》卷六
组成:当归1钱,芍药1钱,抚芎1钱,桃仁(去皮尖)1钱,红花5分,牡丹皮3分,香附3分,乌药3分,枳壳(去瓤)3分,青皮3分,官桂3分,干姜(炒黑)3分,甘草3分。
炮制:上锉1剂。
功能主治:血郁证。
用法用量:加生姜1片,水煎服。
出处:《回春》卷二
组成:当归、川芎、荆芥、薄荷、芍药、红花、甘草、牡丹皮、桔梗、防风、山栀、黄芩、连翘、白芷各等分。
炮制:上锉1剂。
功能主治:鼻准头紫黑,血冷凝滞。
用法用量:加生姜1片,细茶1撮,水煎,食后温服。
出处:《回春》卷五
组成:当归4钱,川芎2钱,白鲜皮2钱,银花3钱,白芍3钱,蒺藜3钱(炒),防风2钱,大贝3钱,荆芥穗2钱(炒),白芷3钱,青皮2钱,甘草1钱,地肤子3钱。
功能主治:眼睑瘙痒,犹如虫行,不红不疼,痒无定时,两眼胞带黑暗色,视力稍减。
用法用量:水煎服。
出处:《眼科临症笔记》
组成:当归、赤芍、川芎、牛膝、紫苏、生地、乌豆、蒲黄、桂心、乳香、没药。
功能主治:被物撞破外障,撞久血滞不散,无疼痛。
用法用量:水煎,食后服。
出处:《眼科全书》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