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大黄(五钱) 黄连(三钱) 黄芩(二钱)
功能主治:治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不可下,宜此药攻其痞。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煎至一钟,食远服。
出处: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组成:大黄2两,黄连2两,甘草1两。
炮制: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热痞。口渴。
用法用量:沸汤2盏,热渍之1时久,绞出滓,暖动,分2服。
出处:《云歧子保命集》卷上
组成:大黄二两(6g),黄连一两(3g)。
功能主治:主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现常用于治疗郁热所致之胃脘痞塞、癫痫、鼻衄,舌衄、目衄、齿衄、肌衄、吐血等症。
用法用量:上二味。用麻沸汤200毫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分二次温服。
方解:大黄、黄连之苦寒,以导泻心下之虚热。但以麻沸汤渍服者,取其气薄而泄虚热。此苦寒泻火,治疗热痞之方。临床使用以心下痞满,头面部红肿热痛,吐衄出血,小便短赤,大便秘结,心烦思冷,舌质红,苔黄腻为目标。
方歌:(1)大黄黄连泻心汤,关上脉浮攻痞;清热泻痞沸汤,擅治烦躁吐衄殃。(2)痞证分歧辨向趋,关浮心痞按之濡;大黄二两黄连一,麻沸汤调病缓驱。
提示:有表证者,忌之。无口苦、思冷者,忌之。
出处:《伤寒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