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白茯苓(去黑皮)1斤,天冬(去心,焙)1斤,枣肉30枚,麻子仁5斤。
炮制:上药合和,于3硕米下蒸1炊久,合捣,炼蜜为丸,如鸡子黄大。
功能主治:轻身不老,明耳目,强力。主
用法用量:早晨、近晚服1丸。渴即饮水。
注意:忌房室。
出处:《圣济总录》卷一九八
组成:白茯苓(去黑皮)1斤,茯神(抱木者,去木)1斤,大枣桂(去粗皮)1斤,人参12两,白术12两,远志(去心,炒黄)12两,细辛(去苗叶)12两,石菖蒲(九节者,米泔浸3日,换泔,切,晒干)12两,甘草8两(水蘸,劈破,炙),干姜10两(炮裂)。
炮制:上为末,炼蜜黄色,掠去沫,停冷,拌和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轻身不老,明耳目,强力。主曾食生菜果子,食冷水不消;五脏积聚气逆;心腹切痛,结气腹胀,吐逆不下食;羸瘦,饮食无味。
用法用量:每服1丸,五脏积聚气逆,心腹切痛,结气腹胀,吐逆不下食,生姜汤送下;羸瘦、饮食无味、酒送下。
出处:《圣济总录》卷一九八
组成:白茯苓5斤(锉碎,甑中蒸1炊久,晒干,为末),白沙蜜3斤,柏脂7斤(静处作灶泥,大釜于上,加甑,取白茅锉令齐整,先人甑内衬,次安柏脂在上,釜内用石灰水蒸之令消,入釜中,去甑,接取釜内脂入冷水中,以扇扇之,两人对引之30过,复蒸,如前3遍,逐遍换釜中石灰水;取柏脂再入甑釜中,用醋浆水添深,又如上法蒸之3遍,逐遍换醋浆水;满3遍,又以好酒入釜中添深,如上法3遍,蒸炼了)。
炮制:上药炼白沙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轻身不老,明耳目,强力。主
用法用量:每服10丸,酒送下,冬月温酒送下,饥者频服之,不饥为度;如饮酒不得,只以温水送下。
出处:《圣济总录》卷一九八
组成:白茯苓(去黑皮)1斤半,生干地黄(焙)4两,天门冬1斤(去心,焙),泽泻5两,胡麻1斗(炒作声),(1方无泽泻)。
炮制:上药各为末,和令匀,蜜拌旋丸。
功能主治:轻身不老,明耳目,增强气力。主
用法用量:每服如鸡子大,每日5-6次,浆水或酒送下。
出处:《圣济总录》卷一九八
组成:白茯苓(去黑皮)1斤,天门冬(去心,焙)1斤,枣肉30枚,麻子仁5斤。
炮制:上药合和,于3硕米下蒸1炊久,合捣,炼蜜为丸,如鸡子黄大。
功能主治:轻身不老,明耳目,强力。主
用法用量:早晨、近晚服1丸。渴即饮水。
出处:《圣济总录》卷一九八
组成:白茯苓(去黑皮,锉碎,水浸49日,每7日1易水,日足蒸1复时,却入水中安罗子内,以手缓缓挼去筋脉令净,澄,取出晒干,为末)1升,柏叶(采嫩枝上者,蒸令黄色,勿采道旁冢墓上者)1升,大麻子(水浸1宿,晒干,炒,才闻1两声即出之,以净砖两口磨取之)1升,车前子1升,粳米(炒)1升,大豆黄(炒令焦,取黄)1升,蔓荆子(水煮1复时,晒干)1升,地骨皮(去粗皮)1升,人参2升,地肤皮(蒸半炊久,晒干)2升,黍米(炒)半升,麦门冬(去心,焙)半升,茯神(去木)半升。
炮制:上13味,捣罗11味为末,唯麦门冬、麻子仁熟捣极细,即和诸药令匀,炼蜜60两,绵滤净器中,令温,和搜诸药,更捣万杵为丸,如小酸枣大,盛净器中,其药永不坏。
功能主治:轻便四肢,聪明耳目,强健气力;久服补精髓,安魂魄,调荣卫,通神明,耐寒暑。主劳损,大风诸气。
用法用量:若明朝欲服,隔夜须先服黍米粥1杯,次日平旦服50丸,温青酒或粥饮送下,每日2次;若3日内腹中不安稳,更服之。
出处:《圣济总录》卷一九八
组成:白茯苓(去黑皮,锉碎,水浸49日,每7日1易水,日足蒸1复时,却入水中安罗子内,以手缓缓挼去筋脉令净,澄,取出晒干,为末)1升,柏叶(采嫩枝上者,蒸令黄色,勿采道旁冢墓上者)1升,大麻子(水浸1宿,晒干,炒,才闻1两声即出之,以净砖两口磨取之)1升,车前子1升,粳米(炒)1升,大豆黄(炒令焦,取黄)1升,蔓荆子(水煮1复时,晒干)1升,地骨皮(去粗皮)1升,人参2升,地肤皮(蒸半炊久,晒干)2升,黍米(炒)半升,麦冬(去心,焙)半升,茯神(去木)半升。
炮制:上13味,捣罗11味为末,唯麦门冬、麻子仁熟捣极细,即和诸药令匀,炼蜜60两,绵滤净器中,令温,和搜诸药,更捣万杵为丸,如小酸枣大,盛净器中,其药永不坏。
功能主治:轻便四肢,聪明耳目,强健气力;久服补精髓,安魂魄,调荣卫,通神明,耐寒暑。主劳损,大风诸气。
用法用量:若明朝欲服,隔夜须先服黍米粥1杯,次日平旦服50丸,温青酒或粥饮送下,每日2次;若3日内腹中不安稳,更服之。
出处:《圣济总录》卷一九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