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臭椿白皮(去粗皮,焙干)120克 苍术(泔浸一夕,去皮,晒干,不见火)枳壳(去瓤,细切,麸炒黄)各60克
炮制:上研细末,醋糊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敛肠止血。主脏毒、肠风,大便下血。
用法用量:空腹时用米饮送下30~40丸。
出处:《普济本事方》卷五
组成:龟版60克(酥炙)升麻 香附各15克 芍药45克 侧柏叶30克 椿根白皮22.5克
炮制:上研为末,粥和为丸。
功能主治:滋阴养血,清利湿热。主肠风便血,日久血虚。并治麻风、癣疮见于面部。
用法用量:以四物汤加白术、黄连、甘草、陈皮作末,汤调送下丸药。
备注:本方在原书中无方名,现据《明医指掌》卷六补。
提示:本方在原书中无方名,现据《明医指掌》卷六补。
出处:《丹溪心法》卷二
组成:东行椿根白皮(锉,焙)不拘多少。
炮制:上为细末,醋和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肠风下血,腹中刺痛,及痔漏下血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70丸,空心、食前陈米饮送下。
出处:《济生》卷四
组成:臭椿白皮(去粗皮,焙干)4两,苍术(泔浸1夕,去皮晒干,不见火)2两,枳壳(去瓤细切,麸炒黄)2两。
炮制:上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脏毒肠风。缘荣卫虚弱,风气进袭,因热乘之,便血性流散,积热壅遏,血渗肠间,故大便下血。
用法用量:每服30-40丸,空心、食前米饮送下。
出处:《本事》卷五
组成:白臭椿根皮、红香椿根皮(俱要在土内者方可用。去土净刮去粗皮,微焙,为末)。
炮制:上药清米汤打丸,如芥子大。
功能主治:下痢危笃,或色如羊肝者。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清米汤分4-5次徐徐送下。
出处:《惠直堂方》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