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鼓(微炒)1合,大黄(生用)1两半,常山3分,升麻半两,附子(小者,炮裂,去皮脐)1枚。
炮制: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痰疟。
用法用量:每服7丸,发前米饮送下,吐后更干咽7丸。
出处:《圣济总录》卷三十五
组成:豉心2两,黄连(去须)3两。
炮制: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热风目肿。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后温水送下。
出处:《圣济总录》卷一○六
组成:豉心1合,川大黄2两(锉碎,微炒),恒山1两,川升麻1两,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
炮制: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伤寒后,余毒不散,寒热往来,变成疟状。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以温水送下。
出处:《圣惠》卷十四
组成:香豉(淡豆豉)5合(熬令色变),常山2两,大黄3分,附子2分(炮)。
炮制: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大豆大。
功能主治:疟。
用法用量:每服10丸,当勿食,比至发来,令服30丸,疟不止,亦可至40丸,疟必止。若膈上有停痰,欲吐听之;若腹中实,欲下亦无妨,常有验。
注意:忌生葱、生菜。
提示:忌生葱、生菜。
出处:《古今录验》引杨孔思方(见《外台》卷五)
组成:豉心1两(炒干),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恒山1两(锉),川升麻1两,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炮制: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痰实疟,寒热,心膈烦壅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2-7丸,空心以温水送下。
出处:《圣惠》卷五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