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柴胡、黄芩、花粉、甘草、白芍、麦冬、知母。
功能主治:燥病,身热咳嗽,内烦口干;黄疸,渴而饮水者;疟疾,邪传阳明胃经,小便自利,渴欲饮水者。
出处:《医学传灯》卷上
组成:柴胡、黄芩、花粉、甘草、麦冬、白芍、知母、黄连。
功能主治:生津止渴。主身体黑瘦之人,精血为时令所耗,中暍,口渴喜饮,其人洒洒恶寒,淅淅发热,脉来细数;及上消、中消,气分病。
用法用量:中消大便不利,去黄连,加大黄。
出处:《医学传灯》卷上
组成:柴胡(去苗)3分,芍药3分,黄芩(去黑心)3分,半夏(汤洗去滑,炒干)半两,大腹皮半两,枳壳(去瓤,麸炒)半两,槟榔(锉)1两。
炮制: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伤寒发汗后,邪热不除,腹胁胀痛。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半分(拍碎),同煎至半盏,去滓温服。
出处:《圣济总录》卷二十五
组成:柴胡、白芍药、青皮、钩藤、香附、山栀子、乌药、独活。
功能主治:湿热腰痛,左关细数者。
用法用量:热甚,加黄柏、胆草。
出处:《症因脉治》卷一
别名:柴胡芍药散
组成:柴胡(去苗)1两,芍药1两,地骨皮半两,石膏半两。
炮制:上为散。
功能主治:肾咳。潮热有时,五心烦热。
用法用量:柴胡芍药散(《普济方》卷二二八引《指南方》)。
出处:《全生指迷方》卷四
别名:柴胡去芩加芍汤
组成:柴胡2两,赤芍药2分,人参2分,甘草2分,半夏6钱。
炮制: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伤寒温疫,身体壮热,头痛项强,腰背四肢烦疼,胁下牢满,干呕哕逆,不能饮食;及妇人经水方来适断,热入血室,寒热如疟,谵言妄语。少阳寒热腹痛。
用法用量:柴胡去芩加芍汤(《医级》卷七)。
出处:《鸡峰》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