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云退翳丸

组成:密蒙花80g、蒺藜(盐炒)60g、菊花20g、木贼80g、蛇蜕12g、蝉蜕20g、荆芥穗40g、蔓荆子80g、薄荷20g、当归60g、川芎60g、黄连20g、地骨皮40g、花椒28g、楮实子20g、天花粉24g、甘草12g

性状:为黑褐色至黑色的大蜜丸;气芳香,味苦。

炮制:上十七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40~160g制成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散风明目,消障退翳。用于目翳外障,视物不清,隐痛流泪。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

注意:忌食辛辣食物。

规格:每丸重9g

贮藏:密封。

出处:《中国药典》

组成:川芎1两半,当归1两半,白药子1两半,楮实1两半,藁本1两半,羌活1两半,白蒺藜1两,蛇皮3钱,甘菊花7钱半,荆芥7钱半,川椒7钱半,密蒙花3两,蝉蜕3两,黄连3两,地骨皮半两,薄荷半两。

炮制:上为末,炼蜜为丸,每两分作10丸。

功能主治:云翳青盲眼疾。

用法用量:食后气障,木香汤送下;睛暗青盲,当归汤送下;有翳,清米泔送下;眼昏,好酒送下;或甘草汤送下;妇人血晕,当归薄荷汤送下。

出处:《普济方》卷八十三

组成:楮实半钱,薄荷半钱,川芎1两半,当归1钱半,黄连5钱,甘菊花5钱,蝉蜕5钱,天花粉(生用)6钱,蔓荆子(炒)1两,密蒙花3钱,荆芥穗3钱,蛇蜕(晒干)3钱,甘草3钱,香白芷3钱,木贼草3钱,防风3钱。

炮制: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两作10丸。

功能主治:一切眼目不明。

用法用量:每服1丸,1日2次。治眼引子于后:气障眼,煎木香汤送下;服常昏暗,条清汤送下;眼睛青盲,当归汤送下;妇人血晕眼,亦当归汤送下。

出处:《普济方》卷八十一

组成:当归(酒洗)1两半,川芎1两半,枳实半两,川楝半两,蝉退半两,甘菊花半两,薄荷半两,天花粉6钱,蛇退3钱,密蒙花3钱,荆芥穗3钱,地骨皮3钱,白蒺藜(炒)1两,羌活1两,木贼1两5钱(去节,童便浸1宿,焙干),蔓荆子5钱,炙甘草5钱,川椒7钱半(炒,去目)。

炮制: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1两分作10丸。

功能主治:内外障翳。

用法用量:每服1丸,食后米泔汤调下,1日2-3次。妇人当归汤送下,有气,木香汤送下。

出处:《济阳纲目》卷一○一

组成:甘菊、川椒、木贼、白蒺藜、密蒙花、蛇蜕、蝉蜕、川芎、蔓荆子、荆芥穗、石燕子(煅)、黄连、薄荷、天花粉、枳实、羌活、当归、地骨皮、甘草各等分。

炮制: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消翳膜。主翳膜。由于肝经风热引起的火眼外障,目赤肿痛,视物不清,畏光羞明。

用法用量:《玉机微义》本方用法:翳者,米泔水送下;睛暗,当归汤送下;内障,木香汤送下。

注意:忌食辛辣等刺激性之物。

提示:忌食辛辣等刺激性之物。

出处:《东医宝鉴·外形篇》卷一引《医林方》

组成:川芎45克 菊花30克 蔓荆子60克 蝉蜕30克 蛇蜕(炙)9克 密蒙花60克 薄荷叶15克 木贼草(去节)60克 荆芥穗30克 黄连 楮桃仁各15克 地骨皮30克 天花粉18克 炙草9克 川椒皮21克 当归 白蒺藜(去刺,炒)各45克

炮制: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30克作8丸。

功能主治:主阳蹻受邪,内眦即生赤脉缕缕,根生瘀肉,瘀肉生黄赤脂,脂横侵黑睛,渐蚀神水,锐眦亦然,俗名攀睛。

用法用量:每服1丸,食后、临睡时细嚼,茶清下。

出处:《原机启微》卷下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