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槟榔1两,人参1两,桂心1两,甘草1两(炙微赤,锉),郁李仁1两(汤浸,去皮),赤芍药1两,川大黄2两半(锉碎,微炒),白术1两,泽泻1两,木香1两,枳实半两(麸炒微黄)。
炮制:上为散。
功能主治:留饮,宿食不消,腹中积聚。
用法用量:槟榔汤(《圣济总录》卷六十三)。
出处:《圣惠》卷五十一
组成:槟榔1分,棘针钩子1合(微炒)。
炮制:上为散,都作1服。
功能主治:肾脏冷气,卒攻脐腹,疼痛拘撮甚者。
用法用量:以水1大盏,煎至5分,又人好酒半中盏,更煎3-5沸,去滓稍热,分为2服,不拘时候。
出处:方出《圣惠》卷七,名见《普济方》卷三十一
组成:槟榔(烧灰存性)、轻粉。
炮制:上为末。
功能主治:疳疮浸淫不愈。
用法用量:入轻粉,用蒸饭甑盖上滴泪调敷之。
出处:《普济方》卷三○一
组成:槟榔1两,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青陈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前胡1两(去芦头),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细辛半两,赤茯苓1两,桂心1两,紫苏茎叶1两,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炮制:上为散。
功能主治:气实,胸中逆满,痞塞不能食,呼吸短气。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出处:《圣惠》卷四十二
组成:槟榔1两,车前子3分,冬瓜仁2分,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木通1两(锉),桂心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当归半两(锉,微炒),滑石1两,川朴消1两。
炮制:上为散。
功能主治:产后大小便秘,心腹胀满,气促。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出处:《圣惠》卷七十九
组成:槟榔(锉)半两,陈皮(汤浸,去白,炒干)半两,桂(去粗皮)半两,芍药半两,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干姜(炮裂)1分,牵牛子5两(入糯米100粒同炒,米色黄即住,捣罗取末3两,其滓不用)。
炮制:上为散,入牵牛子末和令匀。
功能主治:伤寒后腰痛,或腰内有冷脓,及膀胱气痛。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空心温酒调下。服药了吃少姜粥,良久利下腰间积滞物;如不利,即加至4钱匕,以利为度。
出处:《圣济总录》卷三十三
组成:全蝎7个,斑蝥14个,巴豆14粒,槟榔1个,麻油15两,用麻油慢火煎,先入全蝎,次入斑蝥,次入巴。随巴下槟榔,见巴黑色,方入黄蜡1两,候熔,去前4味药滓不用,只用蜡油,入后药:黄柏皮2钱(炙),雄黄1钱(研),生硫黄1钱(研),蛇床子2钱(研),虢丹1钱(水飞),海螵蛸1钱,白胶香、黄连、杏仁、轻粉、麻油(胶香与油先溶)。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臁疮。
用法用量:同入麻油中调,敷疮。
出处:《朱氏集验方》卷十二
组成:槟榔8枚(皮子并用),人参2两,茯苓2两,陈曲2两,厚朴2两,麦糵2两,白术2两,吴茱萸2两(一方有陈皮1两半)。
炮制:上药治下筛。
功能主治:脾寒,饮食不消,劳倦气胀噫满,忧恚不乐。
用法用量:每服2方寸匕,食后酒调下,1日2次。
出处:《千金》卷十五
组成:木香、槟榔、人参、黄连、甘草(炙)各等分。
炮制:上为末。
功能主治:肾疳宣露。
用法用量:每服1钱,小者半钱,熟水调服。
出处:《活幼口议》卷十八
组成:槟榔、黄连(去须.切)、木香,各等分。
功能主治:治痈疽疮疖脓溃之后,外触风寒,肿结硬,脓水清稀,出而不绝,内腠空虚,恶汁臭败,疮边干急,好肌不生,及疗疳俈恶疮,连滞不瘥,浸溃不。
用法用量:上为细末。每用,干贴疮上。
出处:《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槟榔60克 人参22.5克 茯苓30克 陈皮22.5克 荜茇22.5克
炮制:上五味,捣筛为散。
功能主治:主呕吐酸水,每食则变作酸水吐出。
用法用量:取生姜75克,连皮捣,绞取汁,加温,入药末3克搅调,顿服之,日一服,渐加药至4.5克。下利多则减量,以微利为度。
注意:服药期间,忌食酢物、生冷、油腻、猪,鱼等。
提示:服药期间,忌食酢物、生冷、油腻、猪,鱼等。
出处:《外台秘要》卷六引《广济方》
组成:槟榔6克 木香4.5克 轻粉少许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主暴吐,上焦热气所冲,脉洪而浮者。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荆黄汤调下,空腹时服。
出处:《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中
组成:槟榔 半夏(汤泡七次)杏仁(去皮、尖,炒)桔梗(去芦,锉,炒)橘红 旋复花(去枝、梗)干姜(炮)白术各30克 人参 甘草(炙)各15克
炮制: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主胸膈痰饮,腹中虚鸣,食不消化,或加呕逆,或臂痛项疼。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30毫升,加生姜5片,煎至18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出处:《重订严氏济生方》
组成:槟榔 木香 当归(炒)各15克 母丁香 桂心各3克 冰片3克(细研)猪苓(去黑皮)30克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主气淋,小腹急痛。
用法用量:每服3克,空腹时用生姜葱汤调服。
出处:《古今医统》卷七十一
组成:槟榔1两,赤芍药1两,人参1两(去芦头),白术1两,芎?1两,桂心1两,陈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前胡1两(去芦头),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大腹皮1两(锉),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炮制:上为散。
功能主治:中焦虚寒,气滞不调。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出处:《圣惠》卷四十七
组成:槟榔1两,木香半两,白术3分,陈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赤芍药3分,桑根白皮3两(锉),木通2两(锉),牵牛子2两(微炒),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
炮制: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癖结。腹胀满,喘促,大小便难。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出处:《圣惠》卷四十九
组成:槟榔1两,桑根白皮1两(锉),紫苏茎叶1两,诃黎勒皮1两,罗卜子1两(微炒)。
炮制: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脚气。头面虚肿,腹胁妨闷。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葱白2-7寸,煎至6分,去滓,每于食后温服。
出处:《圣惠》卷四十五
组成:槟榔1两(切小块),砂仁1两,白蔻仁1两,丁香1两,陈皮半斤,生姜半斤,盐1两。
炮制:用河水2碗浸1宿,次日用慢火焙干,为末收贮。
功能主治:酒食过度,胸膈膨胀,口吐清水,一切积聚。
用法用量:每服用1撮,细嚼酒下;或开水调下亦可。
出处:《不居集》下集卷十二
组成:槟榔1两,芜荑仁半两,狼牙2分,白蔹1分,鹤虱1分(纸上微炒过)。
炮制: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下虫。主九虫在脏,日久相生转多。
用法用量:每服药时,不得吃夜饭,候至四更以来,以暖水1小盏,调下3钱。其虫泻下。
出处:《圣惠》卷五十七
组成:槟榔1个,草果子1个,乌梅1个,常山、柴胡、干葛、厚朴(制)、甘草。
功能主治:疟疾,不问寒热。
用法用量:先锉草果子、乌梅,其余五味只以槟榔为则,作1服。常山多些,小有热多,干葛加些小,生姜1大块,擘破,用大汤盏作酒1盏半,于未发之前1日,煎取1盏半,临卧取1盏服之,留滓半盏,又添起水酒共1盏半,浸滓到天明,再煎取1盏服之,只可作1服便愈,好后却忌口2-3日方佳。如热多,则加水,寒多,则加酒。直要慢火煎,生则吐人。
出处:《朱氏集验方》卷二
组成:鸡心槟榔10个,陈皮1两(去白)。
炮制:上为末,分作10服。
功能主治:脚气动,脚膝肿满。
用法用量:煎木瓜汤调下。
出处:《普济方》二四四引《卫生家宝》
组成:槟榔1钱半,黑牵牛3钱。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痔如翻花,更衣则出谷道外,发即痛楚,或下血。
用法用量:宿不晚食,早起食白煮肉6两,少顷以汁调药饮之。至午下针头白虫等,不数行自止。食软饭3日,以威灵仙煎汤洗痔,自然脱落。
出处:《普济方》卷二九六引《鲍氏方》
组成:紫苏、枳壳、厚朴、甘草、芍药、陈皮、青皮、腹皮、香附、槟榔、防风。
功能主治:脚心痈。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大枣1枚,水煎服。
出处:《疮疡经验全书》卷三
组成:槟榔2钱,木香1钱半,轻粉少许。
炮制: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暴吐,上焦气热所冲。
用法用量:用荆黄汤调服。如为丸亦可,用水浸蒸饼为丸,如小豆大,每服20丸,食后。
出处:《保命集》卷中
组成:槟榔2钱,生甘草1钱。
炮制:上为末。
功能主治:胡次丹。先从脐上起,黄肿,是任经湿热所致。
用法用量:米醋调搽。
出处:《洞天奥旨》卷十一
组成:槟榔1两,木香半两,陈皮1两(汤浸,去白),吴茱萸半两(汤浸7次,焙干,炒),干木瓜1两,紫苏茎叶1两。
炮制:上为散。
功能主治:脚气冲心,烦闷喘促。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出处:方出《圣惠》卷四十五,名见《普济方》卷二四四
组成:槟榔1两,麦糵(炒令微黄)1两,白术1两,人参(去芦头)1两,曲2两(炒令微黄),桔梗半两(去芦头)。
炮制: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伤寒愈后,食早伤脾胃,劳复。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出处:《圣惠》卷十四
组成:槟榔半两,诃黎勒1两(用皮),桑根白皮半两(锉),木香1分,桂心1分,甘草1分(炙微赤,锉),川大黄3分(锉碎,微炒),人参半两(去芦头),赤茯苓3分,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
炮制: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气壅烦喘,腹胁妨闷,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2枚,煎至5分,即去姜、枣,和滓温服,不拘时候。
出处:《圣惠》卷十一
组成:鸡心大槟榔2分,贯众2分,石菖蒲1分,木香1分,炙甘草1钱。
炮制:上锉。
功能主治:虫动脾痛,乍去乍来,呕吐清沫。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煎,空心吞灵砂10丸,或金液丹。
出处:《直指》卷六
组成:槟榔不拘多少。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肠胃有湿,大便秘涩。
用法用量:每服2钱,用蜜汤点服,不拘时候。
出处:《济生》卷四
组成:茯苓皮、槟榔、枳壳、桑白皮、紫苏叶、大腹皮、猪苓(去黑皮)、泽泻、白术、川羌活、川芎、葶苈子(隔纸炒)、陈皮、甘草、商陆、木通、生姜皮各等分。
炮制: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水气浮肿。
用法用量:每服4钱,水1盏半,煎至1盏,1日3服。
出处:《医方类聚》卷一二九引《王氏集验方》
组成:干生姜、紫苏茎叶、陈皮(须久年者,去白)、桔梗(炒,去芦)各等分。
功能主治:脚气上攻,头面四肢浮肿,上气喘急。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3钱,水2盏,煎至8分,去滓,下槟榔末2钱,再煎3数沸,食稍空时服之;徐徐行履,药力过,又进1服。
注意:忌一切咸物。
提示:忌一切咸物。
出处:《魏氏家藏方》卷八
组成:槟榔1两,旋覆花半两,犀角屑1两,桂心半两,紫苏茎叶1两,赤茯苓1两,木通半两(锉),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前胡1两(去芦头),桑根白皮1两(锉),白前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炮制:上为散。
功能主治:湿脚气。肿满,喘促烦闷,大小便滞涩。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葱白2-7寸,豉100粒,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出处:《圣惠》卷四十五
别名:槟榔汤
组成:槟榔1两,木香半两,茴香子半两(微炒)。
炮制:上为散。
功能主治:脚气冲心,烦闷不识人。
用法用量:槟榔汤(《张氏医通》卷十四)。
出处:《圣惠》卷四十五
组成:槟榔1两,桑根白皮1两,茯神3分,地骨皮3分,黄连3分(去须),葳蕤3分,麦门冬3分(去心),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川升麻3分,犀角屑1两,赤芍药半两(锉),黄耆半两(锉),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
炮制: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服乳石致脏腑壅滞,发脚气肿满,四肢烦疼,口干心躁,夜卧恍惚。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出处:《圣惠》卷四十五
组成:槟榔1两,京三棱1两(炮,锉),木香1两,桂心半两,桃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青陈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郁李仁1两(汤浸,去皮,微炒)。
炮制:上为散。
功能主治:积气,腹胁坚急,心胸胀满,不能饮食。寒疝积聚,胸腹坚急,胀满不食。
用法用量:槟榔汤(《圣济总录》卷九十四)。
出处:《圣惠》卷四十八
组成:槟榔(炮)1斤,甘草1分,黄连1分,密陀僧1分,木香1分。
炮制:上为末。
功能主治:止痛生肌。主肾脏风攻注生疮,兼(疒丂)恶疮。
用法用量:先以温盐浆水洗过疮,挹干,以唾调贴之。
出处:《博济》卷五
组成:槟榔3分,前胡1两(去芦头),桂心半两,郁李仁2分(汤浸,去皮,微炒),草豆蔻半两(去皮),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干姜半两(炮裂,锉),木香3分,甘草1分(炙微赤,锉)。
炮制:上为散。
功能主治:膈气。心胸妨闷,不能下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出处:《圣惠》卷五十
组成:鸡心槟榔半两,木香半两,硫黄半两,姜黄半两,吴茱萸2钱,麝香1字。
炮制:上为末。
功能主治:冷疮。
用法用量:麻油调敷,有脓则干掺。
出处:《直指》卷二十四
组成:槟榔3分,茴香子3分,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桂心3分,当归3分(微炒),芎?3分,丁香半两,白豆蔻3分(去皮),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木香3分,青陈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
炮制:上为散。
功能主治:肾脏虚冷气攻心腹疼痛,两胁胀满。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大枣3枚,煎至6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出处:《圣惠》卷七
组成:槟榔1两,当归(锉,微炒)1两,川大黄(锉碎,微炒)1两,川朴消1两,赤茯苓1两,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
炮制: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后,阴阳气结,腹痛,胃中有宿食不消。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空心稍热服,如人行5-7里再服。以利为度。
出处:《圣惠》卷十三
组成:槟榔1钱,牛膝1钱,防己1钱,独活1钱,秦艽1钱,青木香8分,天麻8分,赤芍8分,桑枝2钱,当归5分。
功能主治:湿脚气。
用法用量:水煎服。
出处:《医学心悟》卷三
组成:槟榔1两,陈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红雪2两,吴茱萸1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
炮制: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脚气。心腹胀满,喘促,不下食。
用法用量:每服2钱,熟水调服,不拘时候。
出处:方出《圣惠》卷四十五,名见《普济方》二四五
组成:槟榔1两,独活半两,赤茯苓半两,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羚羊角屑半两,沉香半两,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芎?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炮制: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疏风调气。脚气春、夏防发。主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出处:《圣惠》卷四十五
组成:槟榔(鸡心者)1两,干漆(炒令烟出)1两,石灰(火煅放冷)3两。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虫动心痛。
用法用量:每服1钱,用热汤调,放温,连2服,不拘时候。
出处:《杨氏家藏方》卷二十
组成:槟榔。
炮制:上为散。
功能主治:口疮白疮。
用法用量:每用半钱,涂舌及唇上。
出处:《普济方》卷二九九引《肘后方》
组成:槟榔3分,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赤茯苓1两,白术2两,桂心3分,人参1两(去芦头),杏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炮制:上为散。
功能主治:胸中痰壅,呕逆,不纳饮食,四肢少力,腹内水鸣。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出处:《圣惠》卷五十一
组成:陈皮1大握,苍术(炒)1握。
功能主治:脚肿。
用法用量:上煎数沸,调槟榔末2钱,食后服。
出处:《医学纲目》卷二十八
别名:槟榔汤
组成:槟榔半两,芎?半两,桔梗半两(去芦头),当归半两(锉,微炒),桂心半两,赤芍药半两,白术半两,木香半两,川大黄2两(锉碎,微炒)。
炮制: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寒疝积聚,结块攻注,心腹胀满。
用法用量:槟榔汤(《圣济总录》卷九十四)。
出处:《圣惠》卷四十八
组成:槟榔1两,麦糵(炒令微黄)1两,白术1两,人参(去芦头)1两,曲2两(炒令微黄),桔梗半两(去芦头)。
炮制: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伤寒愈后,食早伤脾胃,劳复。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出处:《圣惠》卷十四
组成:槟榔1两,厚朴2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白术1两,诃黎勒皮1两,陈橘皮1两半(汤浸,去白瓤,焙),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桂心1两。
炮制: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醋咽吐水及白沫,食饮不消,腹胁胀满。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出处:《圣惠》卷五十
别名:槟榔汤
组成:槟榔1两,人参1两,桂心1两,甘草1两(炙微赤,锉),郁李仁1两(汤浸,去皮),赤芍药1两,川大黄2两半(锉碎,微炒),白术1两,泽泻1两,木香1两,枳实半两(麸炒微黄)。
炮制:上为散。
功能主治:留饮,宿食不消,腹中积聚。
用法用量:槟榔汤(《圣济总录》卷六十三)。
出处:《圣惠》卷五十一
组成:槟榔半两,木香半两,当归(炒)半两,母丁香1钱,桂心1钱,冰片1钱(细研)猪苓(去黑皮)1两。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气淋,小肠急痛。
用法用量:每服1钱,食前生姜、葱汤调下。
出处:《医统》卷七十一
组成:槟榔(至大者)半枚,麦冬(熟水磨)1钱。
功能主治:大小便不通;肠胃有湿,大便秘涩。
用法用量:重汤烫热服之。1方为末,每服2钱,蜜汤点服。1方用童子便、葱白煎服。
出处:《普济方》卷三十九
组成:槟榔1两,白术1两,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人参1两(去芦头),陈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麦糵1两(麸炒微黄),川大黄3分(锉碎,微炒),甘草3分(炙微赤,锉)。
炮制: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热病。心腹胀满,四肢烦闷,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出处:《圣惠》卷十七
组成:槟榔1两,川芒消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
炮制: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乳石发动,心燥烦热,痰结,不下饮食,大小肠壅滞,腰背疼重。
用法用量:每服2钱,煎竹茹汤调下,如人行10里再服。以利为度。
出处:《圣惠》卷三十八
组成:大槟榔1个,红娘子1个,黑狗脊半两,硫黄半两,赤石脂半两,黄连半两,轻粉1钱。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敛疮。主
用法用量:每用药少许,干掺患处。
出处:《御药院方》卷十
组成:槟榔1两,木香半两,白术3分,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赤芍药3分,桑根白皮3两(锉),木通2两(锉),牵牛子2两(微炒),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
炮制: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癖结。腹胀满,喘促,大小便难。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出处:《圣惠》卷四十九
组成:槟榔3分,木通1两(锉),赤芍药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紫苏茎叶1两,川升麻2分,黄芩2分,瞿麦3分,赤茯苓3分,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
炮制: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脚气。大小便秘涩,腹壅闷,脚膝烦疼,口干咽燥,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出处:《圣惠》卷四十五
组成:槟榔1两,牵牛子1两,木香半两,白术3分,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高良姜半两,诃黎勒皮3分,枳实半两(麸炒微黄),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炮制:上为散。
功能主治:痞气。心腹胀硬,食饮不下。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食前稍热服。
出处:《圣惠》卷四十八
组成:五灵脂、槟榔。
炮制:上为末。
功能主治:心脾疼。
用法用量:每服3钱,煎菖蒲汤调下。隔夜先将猪肉、盐酱煮熟,令患人细嚼,休吞了,吐出,却服前药,空心食前服。
出处:《袖珍》卷二
组成:槟榔3分,木香3分,胡芦巴半两,肉豆蔻半两,沉香半两,桂心半两,舶上茴香半两。
炮制:上为散。
功能主治:盲肠气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2钱,温酒调下,不拘时候。
出处:《医方类聚》卷十引《神巧万全方》
组成:赤芍药1两,槟榔1斤(面裹)。
炮制:上为末。
功能主治:气淋。
用法用量:同灯心、枣子煎汤调下。
出处:《普济方》卷三八八
组成:槟榔3分,当归1两(锉,微炒),蓬莪荗3分,吴茱萸1分(汤浸7遍,焙干,微炒),阿魏1分(面裹煨,令面熟为度),木香3分。
炮制: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冷气攻心腹(疒丂)痛,少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热酒调下,不拘时候。
出处:《圣惠》卷四十三
组成:槟榔3分,白术1两,草豆蔻半两(去皮),诃黎勒1两(煨,用皮),丁香1分,人参1两(去芦头),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桂心半两,陈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
炮制:上为散。
功能主治:脾气虚,心腹胀满,不能食。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清粥饮调下,不拘时候。忌生冷,油腻。
出处:《圣惠》卷五
组成:槟榔1两,五味子1两,白术1两,桔梗1两(去芦头),酸枣仁1两(微炒),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鳖甲1两(涂醋炙微黄,去裙襕),沉香1两,白茯苓1两,陈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
炮制:上为散。
功能主治:肝气不足,虚寒,胸胁下痛胀满,气急,目昏浊,视物不明。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注意:忌苋菜。
提示:忌苋菜。
出处:《圣惠》卷三
组成:槟榔1斤,木香8两。
炮制:上为末。
功能主治:风疮。
用法用量:敷之。
出处:《青囊秘传》
组成:槟榔2个(1生,1煨)。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发汗或下后痞满,或成寒实结胸,气塞不通;兼治蛔厥,心腹刺痛。
用法用量:酒2盏,煎1盏4分,作2服,温饮之。
出处:《伤寒总病论》卷三
组成:槟榔(生,锉)半两,姜黄半两。
炮制: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心痛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热酒调下。
出处:《圣济总录》卷五十五
组成:槟榔(锉)1两,木香1两,郁李仁(微炒,去皮)3分,桂(去粗皮)3分,吴茱萸(汤洗3遍,焙干,炒)半两,牛膝(去苗,酒浸,焙)3分,赤茯苓(去黑皮)3分。
炮制: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伤寒后脚气攻心闷绝。
用法用量:每服1钱半匕,食前煎桑根白皮,木通汤调下,日2次。
出处:《圣济总录》卷三十三
别名:槟榔膏
组成:槟榔(锉)半两,干猪粪半两(烧存性),龙骨1分,腻粉2钱匕。
功能主治:里外臁疮,远年不愈者。
用法用量:槟榔膏(《鸡峰》卷二十二)。
注意:忌无鳞鱼、炸热面。
提示:忌无鳞鱼、炸热面。
出处:《圣济总录》卷一三三
组成:槟榔1两,木香3分,高良姜半两(锉),青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桃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桂心半两。
炮制: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恶疰心痛,手足逆冷。
用法用量:本方用法原缺,据《医方类聚》补。
出处:《圣惠》卷四十三
别名:槟榔汤
组成:槟榔1两,枳壳(麸炒微黄,去瓤)1两,桔梗(去芦头)1两,白术1两,赤芍药1两,丹参1两。
炮制:上为散。
功能主治:腹内气胀肠鸣,胸背切痛。
用法用量:槟榔汤(《圣济总录》卷五十七)。
出处:《圣惠》卷四十三
组成:槟榔(锉)1两半,当归(切,焙)3分,鹤虱3分,贯众(锉)半两,雷丸(炮)半两,芜荑仁(微炒)3分,陈皮(汤浸,去白,焙)3分。
炮制:上为散。
功能主治:蛔虫、寸白虫。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空心煎枣汤调下,至晚再服,渐加至3钱匕。
出处:《圣济总录》卷九十九
组成:鸡心槟榔、舶上硫黄各等分,片脑少许。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鼻头赤。
用法用量:用绢帛包裹,时时于鼻上搽磨,鼻闻其臭,即效。又加蓖麻子肉为酥油调,临睡少搽于鼻上,终夜得闻。
出处:《瑞竹堂方》卷三
组成:槟榔1两,芜荑仁半两,狼牙2分,白蔹1分,鹤虱1分(纸上微炒过)。
炮制: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下虫。主九虫在脏,日久相生转多。
用法用量:每服药时,不得吃夜饭,候至四更以来,以暖水1小盏,调下3钱。其虫泻下。
出处:《圣惠》卷五十七
组成:槟榔1分,大黄(蒸)1分,青皮1分,黑牵牛1钱(炒),木香少许。
炮制:上为末。
功能主治:疏风顺气。主伏热心烦。
用法用量:每服1钱,薄荷蜜水调下。
出处:《幼幼新书》卷十九引《形证论》
组成:槟榔1两,当归(锉,微炒)1两,川大黄(锉碎,微炒)1两,川朴消1两,赤茯苓1两,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
炮制: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后,阴阳气结,腹痛,胃中有宿食不消。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空心稍热服,如人行5-7里再服。以利为度。
出处:《圣惠》卷十三
组成:槟榔半两,诃黎勒皮半两,陈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桑根白皮3分(锉)。
炮制: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9日,心中满闷,腹胀喘急。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入生姜半分,葱白1茎,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出处:《圣惠》卷九
组成:槟榔半两,荆芥穗半两,菵草半两,升麻半两,羌活半两,藁本半两,木香半两,细辛半两。
炮制:上药不见火,为细末。
功能主治:祛风热,清肿痛。主牙齿疼痛,连龈下颊俱肿。
用法用量:每用半钱,敷在肿痛处,吐津,误咽无妨,不拘时候。
出处:《御药院方》卷九
组成:槟榔1两,桑根白皮1两(锉),紫苏茎叶1两,诃黎勒皮1两,罗卜子1两(微炒)。
炮制: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脚气。头面虚肿,腹胁妨闷。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葱白2-7寸,煎至6分,去滓,每于食后温服。
出处:《圣惠》卷四十五
组成:槟榔半两,丁香母1分,桂心1分,木香半两,龙脑1钱(细研),猪苓1两(去黑皮),当归半两(锉,微炒)。
炮制: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冷淋。腹胁胀满,小肠急痛。
用法用量:每服1钱,煎生姜葱汤调下,不拘时候。
出处:《圣惠》卷五十八
组成:槟榔半两,诃黎勒皮半两,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桑根白皮3分(锉)。
炮制: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9日,心中满闷,腹胀喘急。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入生姜半分,葱白1茎,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出处:《圣惠》卷九
组成:槟榔3分,赤茯苓1两,木香半两,陈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木通半两(锉),赤芍药3分,瞿麦3分,当归3分,大腹皮1两(锉),紫苏茎叶3分,人参3分(去芦头),桂心3分。
炮制: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虚劳。小便淋沥,脐下坚胀。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食前稍热频服。
出处:《圣惠》卷二十九
组成:槟榔1个,草果子1个,乌梅1个,常山、柴胡、干葛、厚朴(制)、甘草。
功能主治:疟疾,不问寒热。
用法用量:先锉草果子、乌梅,其余五味只以槟榔为则,作1服。常山多些,小有热多,干葛加些小,生姜1大块,擘破,用大汤盏作酒1盏半,于未发之前1日,煎取1盏半,临卧取1盏服之,留滓半盏,又添起水酒共1盏半,浸滓到天明,再煎取1盏服之,只可作1服便愈,好后却忌口2-3日方佳。如热多,则加水,寒多,则加酒。直要慢火煎,生则吐人。
出处:《朱氏集验方》卷二
组成:橘叶1大握,沙木1握,小便小盏,酒半盏(同以上药煎)。
功能主治:脚肿。
用法用量:煎数沸,调槟榔末2钱,食后服。
出处:《活人书》卷十八
组成:槟榔1枚(末),豉心50粒,葱白7寸,桃仁2-7枚(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研),青蒿汁2合。
功能主治:骨蒸劳,咳嗽壮热。
用法用量:用童便1大盏相和,煎至8分,去滓,分温2服,不拘时候。
出处:《圣惠》卷三十一
组成:槟榔(生,锉)1两,黄连(去须)1两,木香1两,龙骨(煅过)半两。
炮制:上为散。
功能主治:止痛生肌。主伤损,疮口不合。
用法用量:随疮大小敷之。
出处:《圣济总录》卷一四五
组成:槟榔3分,赤茯苓1两,木香半两,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木通半两(锉),赤芍药3分,瞿麦3分,当归3分,大腹皮1两(锉),紫苏茎叶3分,人参3分(去芦头),桂心3分。
炮制: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虚劳。小便淋沥,脐下坚胀。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食前稍热频服。
出处:《圣惠》卷二十九
组成:槟榔1枚(末),豉心50粒,葱白7寸,桃仁2-7枚(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研),青蒿汁2合。
功能主治:骨蒸劳,咳嗽壮热。
用法用量:用童便1大盏相和,煎至8分,去滓,分温2服,不拘时候。
出处:《圣惠》卷三十一
组成:槟榔半两,人参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木香1两,陈皮(汤浸,去白,炒)1两,五味子1两,甘草1两(炙)。
炮制: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谷劳。身重,四肢少力,食已好卧,昏愦。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沸汤点服,不拘时候。
出处:《圣济总录》卷四十五
组成:槟榔1两,川大黄(锉碎,微炒)1两,沉香半两,赤芍药半两,防风(去芦头)半两,芎?半两,犀角屑半两,甘草(炙微赤,锉)半两,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
炮制:上为散。
功能主治:大肠风热,气毒攻肛门,赤肿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4钱,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出处:《圣惠》卷六十
组成:槟榔(锉)1两,郁李仁(去皮)1两,大腹皮(锉)3分,木香半两,陈皮(汤浸,去白,炒)半两。
炮制: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食毒,腹胀气急,大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生姜汤调下。
出处:《圣济总录》卷二十七
别名:槟榔汤
组成:槟榔1两,京三棱1两(炮,锉),木香1两,桂心半两,桃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青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郁李仁1两(汤浸,去皮,微炒)。
炮制:上为散。
功能主治:积气,腹胁坚急,心胸胀满,不能饮食。寒疝积聚,胸腹坚急,胀满不食。
用法用量:槟榔汤(《圣济总录》卷九十四)。
出处:《圣惠》卷四十八
别名:寸白虫饮子
组成:石榴根(锉)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桑根白皮1两。
炮制:上为细末,分作3服。
功能主治:寸白虫。
用法用量:寸白虫饮子(《普济方》卷二三九)。
出处:《圣济总录》卷九十九
组成:槟榔半两,赤茯苓1分,神曲1分(炒微黄),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人参半两(去芦头),陈皮1分(汤浸,去白瓤,焙),麦糵1分(炒微黄),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甘草1分(炙微赤,锉)。
炮制: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伤饱太过,脾气稍壅,面色赤黄,手足俱热,心腹胀闷。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入生姜少许,葱白2寸,煎至5分,去滓温服,1日3-4服。
出处:《圣惠》卷八十八
组成:槟榔2枚(为末),猪牙皂角3挺(烧),苦楝子5枚(为末)。
炮制:上为散。
功能主治:小儿寸白虫久不愈。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空心煎苦楝根白皮汤调下。
出处:《圣惠》卷九十二
组成:槟榔1两,木香3分,羌活3分,川朴消2两,牵牛子3两(微炒),陈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
炮制: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大肠风热,秘涩不通,四肢烦闷。
用法用量:每服3钱,空腹以生姜汤调下。以利为度。
出处:《圣惠》卷二十三
组成:槟榔1两,桂心半两。
炮制: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胸痹。心背痛,恶气所攻,音声闭塞。
用法用量:每服1钱,煎生姜童便调下,不拘时候。
出处:方出《圣惠》卷四十二,名见《普济方》卷一八七
组成:槟榔2枚(锉),朴消(研)1两,大黄(锉,炒)1两,青陈皮(汤浸,去白,焙)1两。
炮制:上为散。
功能主治:风热大便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食后临卧葱蜜汤调下。
出处:《圣济总录》卷九十七
组成:白槟榔5枚(锉),大腹皮7枚,木香1两3分。
炮制:大腹皮细锉,木香、槟榔各捣为末。
功能主治:脚气浮肿,渐变成水,心腹胀满,大小便不通,气急喘息。
用法用量:每服以童子小便1盏,先煎大腹皮1枚,木香末2钱匕,至8分,去滓,次下槟榔末3钱匕,更煎1-2沸,和滓空心温服,日2次。
出处:《圣济总录》卷八十三
组成:槟榔1两,黄连(去须)1两,木香1两。
炮制: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长肉止痛,生肌。主痈疽疮疖脓溃之后,外触风寒,肿焮结硬,脓水清稀,出而不绝,内腠空虚,恶汁臭败,疮边干急,好肌不生;及疗疳瘘恶疮,连滞不愈,下疰臁疮,浸溃不敛。
用法用量:薄贴于疮上。
出处:《圣惠》卷六十七
组成:槟榔(锉)1两半,当归(切,焙)3分,鹤虱3分,贯众(锉)半两,雷丸(炮)半两,芜荑仁(微炒)3分,陈橘皮(汤浸,去白,焙)3分。
炮制:上为散。
功能主治:蛔虫、寸白虫。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空心煎枣汤调下,至晚再服,渐加至3钱匕。
出处:《圣济总录》卷九十九
别名:槟榔汤
组成:槟榔1两,桑根白皮1两(锉),赤茯苓1两,紫苏茎叶1两,木通1两(锉),麦冬1两(去心)。
炮制:上为散。
功能主治:消渴。饮水不止,小便复涩,心腹连膀胱胀闷,胸膈烦热。
用法用量:槟榔汤(《圣济总录》卷五十八)。
出处:《圣惠》卷五十三
组成:槟榔1枚(锉),酸石榴皮1分(锉,焙)。
炮制:上为散。
功能主治:寸白虫。
用法用量:分作3分,先用2分,以淡猪肉汁调下,五更初服,后半时辰再将1分服之。即时取下虫。
出处:《圣济总录》卷九十九
组成:槟榔3分,当归1两(锉,微炒),蓬莪荗3分,吴茱萸1分(汤浸7遍,焙干,微炒),阿魏1分(面裹煨,令面熟为度),木香3分。
炮制: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冷气攻心腹(疒丂)痛,少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热酒调下,不拘时候。
出处:《圣惠》卷四十三
组成:槟榔1两,黄连(去须)1两,木香1两。
炮制: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长肉止痛,生肌。主痈疽疮疖脓溃之后,外触风寒,肿焮结硬,脓水清稀,出而不绝,内腠空虚,恶汁臭败,疮边干急,好肌不生;及疗疳瘘恶疮,连滞不愈,下疰臁疮,浸溃不敛。
用法用量:薄贴于疮上。
出处:《圣惠》卷六十七
组成:槟榔2枚(为末),猪牙皂角3挺(烧),苦楝子5枚(为末)。
炮制:上为散。
功能主治:小儿寸白虫久不愈。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空心煎苦楝根白皮汤调下。
出处:《圣惠》卷九十二
组成:槟榔(生锉)1两,京三棱(煨)1两,蓬莪荗(煨)1两,甘草(炙)1两,茴香子(炒)1两,益智子(去皮,炒)1两,青陈皮(去白,焙)1两,干姜(炮)1两。
炮制:上为散。
功能主治:膈气吐逆,不下食。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沸汤调下,日2次。
出处:《圣济总录》卷六十二
组成:槟榔(锉)1枚,酸石榴皮(锉)1分,苦楝根(锉)1分,陈皮(汤浸,去白,焙)1分。
炮制:上为散。
功能主治:小儿虫痛频发,面青,呕吐冷痰,渐至肌瘦。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匕,米饮调下,食前服。
出处:《圣济总录》卷一七九
别名:枳实汤
组成:槟榔1两,人参半两(去芦头),陈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白术半两,前胡1两(去芦头),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赤茯苓1两,芎?半两,甘草1分(炙微赤,锉)。
炮制:上为散。
功能主治:妊娠心腹胀满,两胁妨闷,不下饮食,四肢少力。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出处:《圣惠》卷七十五
组成:甘草(炮)1分,木香(面煨)1分,槟榔2个,青皮半两(同巴豆肉20粒炒半时,去豆),陈米半合(制同上)。
炮制:上为末。
功能主治:食积;疳积,肚胀。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或1字,葱汤调服。溏利愈。
出处:《幼幼新书》卷二十二引《刘氏方》
组成:白槟榔(锉)1两,黄连(去须)1两。
炮制:上为散。
功能主治:接筋补骨。主金疮血出痛甚。
用法用量:敷之。血断痛止。
出处:《圣济总录》卷一三九
组成:槟榔1两。
炮制:上为末。
功能主治:诸虫在脏腑,久不愈。
用法用量:每服1-2钱,煎茶蜜汤调下,空心、食前服。
出处:《三因》卷十二
组成:槟榔3分,狼牙草1分,酸石榴根3分,赤芍药半两,川朴消半两。
炮制: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蛔虫咬心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量儿大小,分减温服,不拘时候。
出处:《圣惠》卷九十二
组成:槟榔半两,赤茯苓1分,神曲1分(炒微黄),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人参半两(去芦头),陈橘皮1分(汤浸,去白瓤,焙),麦糵1分(炒微黄),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甘草1分(炙微赤,锉)。
炮制: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伤饱太过,脾气稍壅,面色赤黄,手足俱热,心腹胀闷。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入生姜少许,葱白2寸,煎至5分,去滓温服,1日3-4服。
出处:《圣惠》卷八十八
组成:槟榔、枳壳各等分。
炮制:上为末。
功能主治:伤寒阴病,下之太早,成痞,心下痞满而不痛,按之软,虚也。
用法用量:每服3钱,煎黄连汤调下,温服,不拘时候。
出处:《宣明论》卷六
组成:槟榔、铜绿、贝母各等分。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诸口疮。
用法用量:如患干口疮,生蜜调扫之;若患湿口疮,干掺。
出处:《卫生总微》卷十八
组成:槟榔1个,木香1钱。
炮制:上为末。
功能主治:寸白、蛲、蛔诸虫。
用法用量:每用1钱,煎楝根白皮汤调下。须在月初五四日间,至五更头,先嚼肉脯1小片,只咽其汁,少顷服药,至日午前虫下。
注意:食粥1-2日,不须服补药。忌生冷硬物5-7日佳。如楝根赤者,不堪用,用即害人。
提示:食粥1-2日,不须服补药。忌生冷硬物5-7日佳。如楝根赤者,不堪用,用即害人。
出处:《卫生总微》卷十三
组成:槟榔半两,甘草半两(锉),郁金半两,木香半两,黄连半两(去须),麝香1分(细研)。
炮制:上为细散,研和令匀。
功能主治:冷疮不愈。
用法用量:先取砒霜少许安疮上,用生油调散敷之;有脓水,即干掺于上;如法系裹,日再换之。
出处:《圣惠》卷六十四
组成:槟榔(锉)2两,诃黎勒(煨,去核)2两,吴茱萸(陈者,汤洗,焙干,炒)1两半,牵牛子(微炒)3两。
炮制:上为散。
功能主治:贲豚气逆,冲心满闷。
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童便半盏,空心调下。如患阴阳二毒、伤寒及脚气亦可服。
出处:《圣济总录》卷七十一
组成:槟榔半两,雷丸(汤浸,去皮)半两,使君子肉半两,画粉半两,腻粉1分。
炮制:上为末。
功能主治:疳虫。
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炙牛肉掺吃,不久即便取虫。
出处:《幼幼新书》卷三十一引茅先生方
别名:槟榔汤
组成:槟榔1两,赤茯苓1两,桔梗半两(去芦头),大腹皮1两(锉),木通1两(锉),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桑寄生半两,郁李仁1两(汤浸,去皮尖,微炒)。
炮制:上为散。
功能主治:妊娠大小便不通,心腹妨闷,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槟榔汤(《圣济总录》卷一五七)。
出处:《圣惠》卷七十四
组成:槟榔(锉)2两,木香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陈皮(汤浸,去白,炒)1两,白术半两,大戟(锉,炒)半两,杏仁(汤浸,去皮尖,炒)3分,干姜(炮)3分。
炮制: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伤寒伏热在肠胃,大便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煎生姜汤调下,不拘时候。
出处:《圣济总录》卷二十六
组成:槟榔半两,厚朴半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丁香1分。
炮制: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气不和,心腹胀满,不欲乳食。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出处:《圣惠》卷八十三
组成:槟榔1两,大黄3分(锉碎,炒),甘草半两(炙),朴消半两。
炮制:上为散。
功能主治:大肠实热,气盛上壅,腹胀烦闷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中盏,加生姜少许,蜜1匙头,同煎6分,去滓食后,热服。
出处:《医方类聚》卷十引《简要济众方》
组成:槟榔(生,为末)半两,寒水石(炭火烧红去灰,细研)半两,龙骨(研)1分,白敛末1分,白及末1分。
炮制:上为末。
功能主治:生肌敛疮。主诸疮。
用法用量:每用薄掺疮口内,次以诸膏药贴。
出处:《圣济总录》卷一三五
组成:槟榔、木香、人参、甘草(炙)、荆三棱(劈破,煨)、干姜(炮)、官桂(去皮)、青皮(去白)、厚朴(去皮,用姜汤炙令香黄色)、神曲(炒)、白术(米泔浸1宿,焙干)各等分。
炮制:上为末。
功能主治:醒酒化气。主胸膈注闷,噎塞不快,不思饮食;脾胃一切病,并肾膈气。
用法用量:每服点半钱,入盐少许。如患脾胃病及肾膈气,每服1钱,入盐汤服。
出处:《博济》卷二
组成:槟榔(锉)半两,桂(去粗皮)半两,芎?半两,独活(去芦头)半两,木香半两,大黄(锉,炒)1两,郁李仁(去皮尖双仁,别研)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
炮制:上为散。
功能主治:产后大小便不通,脐下疼痛,兼腹满急胀。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食前温水调下,以利为度。
出处:《圣济总录》卷一六六
组成:槟榔半两,丁香母1分,桂心1分,木香半两,龙脑1钱(细研),猪苓1两(去黑皮),当归半两(锉,微炒)。
炮制: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冷淋。腹胁胀满,小肠急痛。
用法用量:每服1钱,煎生姜葱汤调下,不拘时候。
出处:《圣惠》卷五十八
组成:槟榔(锉)半两,蜀椒(去闭口并目,炒出汗)半两。
炮制:上为散。
功能主治:蛔咬心痛。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米饮调下,空心、日晚各1服。
出处:《圣济总录》卷五十六
组成:槟榔(锉,炒)半两,瞿麦穗半两,泽泻(酒浸)半两,防己半两,甜葶苈(隔纸炒)半两,藁本(去苗土)半两,滑石(碎)半两,木香1两,芫花(醋浸,炒令焦黄)1两,干漆(炒令烟尽)半分,陈皮(汤浸,去白,炒)半两,郁李仁半两(与陈皮同炒,去皮)。
炮制: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风气稽留下部,结成牝痔,生疮下血肿痛。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温酒调下,日3次,不拘时候。
出处:《圣济总录》卷一四一
组成:白槟榔(煨令微黄)半两,芫花(醋拌令干)1两,泽泻1两,甜葶苈(隔纸于铫子内炒令紫色)1两,郁李仁(汤浸,去皮,微炒)1两,汉防己1两,陈皮(去白,炒)半两,瞿麦(只取花)半两,藁本1分,滑石3分,大戟3分(锉碎,微炒)。
炮制:上为末。
功能主治:水疾及诸般气肿。
用法用量:每服1钱,用桑白皮浓煎汤,空心调下。当时取碧绿水,后如烂羊脂,即愈。如未尽,隔日再服,看肿消如故,更不用服。
出处:《博济》卷三
组成:槟榔(锉)1两,凝水石(煅过)1两,乌头(大者)1枚(去脐皮,生用),吴茱萸1钱半(生用),硫黄半两(研)。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一切毒肿,或痒或痛。
用法用量:用生油调敷之。
出处:《圣济总录》卷一三六
组成:槟榔半两,木香半两,桂心半两,紫苏茎叶1两,郁李仁1两半(汤浸,去皮,微炒),赤茯苓1两,木通1两(锉),陈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牵牛子2两(微炒)。
炮制: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水气。脚膝浮肿,大小便不利,上气喘急。
用法用量:每服2钱,空心以桑根白皮汤调下,夜临卧时再服。
出处:《圣惠》卷五十四
组成:槟榔末半两,甘草1分(炙微赤,锉),生姜1两(切),桑根白皮1两(锉),商陆1两(切)。
功能主治:石水病。腹肿,膀胱紧急如鼓,大小便涩。
用法用量:上除槟榔外,用水2大盏,煎取1大盏,去滓,五更初分作2服,每服调下槟榔末1分,至平明当利,如未利,即再服之。
出处:方出《圣惠》卷五十四,名见《普济方》一九二
组成:槟榔(锉)半两。
炮制:上为散。
功能主治:诸蛊在脏腑久不愈。
用法用量:每服1-2钱匕,煎葱蜜汤调下,空心食前服。
出处:《圣济总录》卷一四七
组成:槟榔1两,桔梗3分(去芦头),桂心1两,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鳖甲1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襕),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当归半两(锉,微炒),桃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炮制: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妇人脏腑气滞,心腹胀满,不能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出处:《圣惠》卷七十一
组成:槟榔3分,前胡1两(去芦头),桂心半两,郁李仁2分(汤浸,去皮,微炒),草豆蔻半两(去皮),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干姜半两(炮裂,锉),木香3分,甘草1分(炙微赤,锉)。
炮制:上为散。
功能主治:膈气。心胸妨闷,不能下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出处:《圣惠》卷五十
组成:槟榔16分,人参6分,茯苓8分,陈皮6分,荜拔6分。
炮制:上为散。
功能主治:吐酸水,每食则变作醋水吐出。
用法用量:平晨空服,取生姜5大两,合皮捣,绞取汁,温,纳散方寸匕,搅调,顿服之,1日1服,渐加至1匕半。若利多减,以微通泄为度。
注意:忌酢物、生冷、油腻、猪、鱼。
提示:忌酢物、生冷、油腻、猪、鱼。
出处:《外台》卷六引《广济方》
组成:槟榔1两,人参半两(去芦头),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白术半两,前胡1两(去芦头),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赤茯苓1两,芎?半两,甘草1分(炙微赤,锉)。
炮制:上为散。
功能主治:妊娠心腹胀满,两胁妨闷,不下饮食,四肢少力。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出处:《圣惠》卷七十五
组成:槟榔半两,枳壳1分(麸炒微黄,去瓤),赤芍药1分,柴胡1分(去芦头),知母1分,人参1分(去芦头),地骨皮1分,甘草1分(炙微赤,锉),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
炮制: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腹内痞结,壮热不能乳食,心胸烦壅。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放温,量儿大小,分减服之。
出处:《圣惠》卷八十八
组成:槟榔1两,川芒消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
炮制: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乳石发动,心燥烦热,痰结,不下饮食,大小肠壅滞,腰背疼重。
用法用量:每服2钱,煎竹茹汤调下,如人行10里再服。以利为度。
出处:《圣惠》卷三十八
组成:槟榔半两,诃黎勒1两(用皮),桑根白皮半两(锉),木香1分,桂心1分,甘草1分(炙微赤,锉),川大黄3分(锉碎,微炒),人参半两(去芦头),赤茯苓3分,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
炮制: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气壅烦喘,腹胁妨闷,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2枚,煎至5分,即去姜、枣,和滓温服,不拘时候。
出处:《圣惠》卷十一
组成:槟榔1两,前胡1两(去芦头),人参半两(去芦头),赤茯苓1两,枳壳半两(麸炒令黄,去瓤),防风半两(去芦头),甘草1分(炙微赤,锉),沉香半两,牛蒡子1两(微炒)。
炮制: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气毒瘰疬。心膈壅闷,不可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空心及晚食前温服。
出处:《圣惠》卷六十六
组成:槟榔2枚(生),郁李仁(去皮尖,炒)2两,芫花(炒)2两,甘遂(炒)2两,续随子2两,木通(锉)2两,海蛤1钱,陈皮(去白,焙)1分,商陆1分。
炮制:上为散。
功能主治:水气肿满。
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温酒调下,临卧服。至五更取下恶物为验。
出处:《圣济总录》卷七十九
组成:槟榔3分,泽泻半两,牡丹半两,桂心半两,羌活半两,赤芍药半两,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防风半两(去芦头),赤茯苓半两,羚羊角屑半两,木香半两,川大黄1两(碎,微炒)。
炮制:上为散。
功能主治:(既月)腰疼痛不止,是膀胱风壅气盛,血脉滞留于腰间,故攻击而痛。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出处:《圣惠》卷四十四
组成:槟榔1两,赤芍药半两,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芎?半两,赤茯苓半两,柴胡1两(去苗),木香半两,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当归2分(锉碎,微炒),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桃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甘草1分(炙微赤,锉)。
炮制: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积聚,心腹两胁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出处:《圣惠》卷四十八
组成:槟榔1两,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防风3分(去芦头),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羌活3分,当归3分(锉,微炒),肉桂半两(去皱皮),赤芍药3分,大麻仁1两,芎?3分,木香3分,郁李仁1两(汤浸,去皮尖,微炒),赤茯苓1两,木通3分(锉),羚羊角屑3分。
炮制:上为散。
功能主治:疏风调气,利四肢。主肝脏风毒,流注脚膝,筋脉拘急疼痛,大便秘涩,心胸壅闷。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入生姜半分,同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出处:《圣惠》卷三
组成:槟榔、白茯苓、白附子、白术、芫花、蓬术、大戟、甘遂、黑牵牛、巴戟天、青皮、荆三棱(炒)、肉桂、茴香各等分。
炮制:上为末。
功能主治:男子、妇人蛊气,及下元腿膝虚肿。
用法用量:每服1钱,用樟柳根煎汤调服。一更前后取脚上水;二更煎升麻汤下,取面上水;三更煎赤小豆汤下,取手上水;四更煎桑白皮汤下,取肚中水;五更煎茶酒下,取膜中水。
出处:《普济方》卷一九四
组成:槟榔1枚(面裹煨熟,去面)赤茯苓各等分
炮制: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主血淋,小便淋沥,水道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230毫升,煎至16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出处:《普济方》卷二三八引《产经》
组成:槟榔 黄连(去须,切)木香各等分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主痈疽疮疖溃后,外触风寒,肿焮结硬,脓水清稀,淋漓臭秽,内腠空虚,疮边干急,肌肉不生;疳瘘恶疮,延久不愈;下注臁疮,侵溃不敛。
用法用量:用时干掺患处。
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八
组成:槟榔1两,赤芍药半两,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芎?半两,赤茯苓半两,柴胡1两(去苗),木香半两,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当归2分(锉碎,微炒),陈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桃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甘草1分(炙微赤,锉)。
炮制: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积聚,心腹两胁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出处:《圣惠》卷四十八
组成:槟榔3分,前胡3分(去芦头),赤芍药半两,芎?3分,青陈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桂心半两,桔梗半两(去芦头),木香半两,甘草1分(炙微赤,锉),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
炮制:上为散。
功能主治:妇人心胸气壅,两胁胀满,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出处:《圣惠》卷七十一
组成:槟榔1两,桔梗3分(去芦头),桂心1两,陈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鳖甲1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襕),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当归半两(锉,微炒),桃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炮制: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妇人脏腑气滞,心腹胀满,不能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出处:《圣惠》卷七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