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白术1两,枇杷叶(炙,去毛)1两,桂(去粗皮)1两,当归(切,焙)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人参1两,甘草(炙,锉)1两,麦糵(炒)1两,干姜(炮)半两。
炮制: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产后呕逆,饮食不下。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出处:《圣济总录》卷一六三
组成:白术3分,陈皮(汤浸,去白,焙)3分,甘草(炙)1分,白豆蔻(去皮)半两,高良姜各半两,茯神(去木)1两。
炮制:上为末。
功能主治:伤寒愈后,胃虚不思食。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半分(拍碎),大枣2个(擘破),同煎至7分,去滓、食前温服。
出处:《圣济总录》卷三十二
组成:白术3两,甘草(炙)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人参1两,桂(去粗皮)2两,当归(切,焙)2两,陈皮(去白,焙)2两。
炮制: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霍乱吐利。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煮小麦汁1盏半,加竹叶1握,生姜半分(拍碎),煎至8分,去滓温服,日3次。
出处:《圣济总录》卷三十八
组成:白术(炒)3分,附子(炮裂,去皮脐)3分,陈皮(汤浸,去白,焙,炒)3分,人参1两,桂(去粗皮)半两,芍药半两,枇杷叶(去毛,炙)半两,白茅根半两,芦根半两,枳壳(去瓤,麸炒)半两。
炮制: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脾胃气弱,留饮停积,饮食不化,呕吐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出处:《圣济总录》卷四十五
组成:白术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当归(切,焙)1两,桂(去粗皮)1两,桔梗(去芦头,锉,炒)1两,陈皮(汤浸,去白,焙)1两,吴茱萸(汤洗,焙干,炒)1两,人参1两,甘草(炙,锉)1分,细辛(去苗叶)半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2两。
炮制: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腹胀肠鸣切痛,发作有时。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3片,大枣1个(去核),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出处:《圣济总录》卷五十七
别名:白术散(《医学六要》卷二)。
组成:白术 人参 草果仁 干姜(炮)厚朴(姜制,炒)肉豆蔻(面裹,煨)陈皮(去白)木香(不见火)麦蘖(炒)各30克 甘草(炙)15克
炮制: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治脾劳虚寒,呕吐不食,腹痛泄泻,胸满喜噫,多卧少起,情思不乐,肠鸣体倦。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5片,大枣1枚,煎至20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出处:《重订严氏济生方》
组成:白术1两2钱,人参半两,陈皮(汤浸,去白,炒)半两,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桂(去粗皮)半两,吴茱萸(水浸1宿,微炒)3分,干姜(炮)3分。
炮制: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脾心痛如刺。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温服,日2次。
出处:《圣济总录》卷五十五
组成:白术(锉,炒)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透)1两,黄芪(细锉)1两,人参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桔梗(锉,炒)1两,桂(去粗皮)1两,陈皮(汤浸,去白,焙)1两,甘草(炙,锉)1两。
炮制:上为末。
功能主治:时气出汗吐下后,四肢羸劣,呕逆减食。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出处:《圣济总录》卷二十二
组成:白术(锉)1两,木瓜(去瓤,切,焙)1两,人参1两,甘草(炙)半两,干姜(炮)半两。
炮制:上为末。
功能主治:中恶,霍乱吐利,手足麻痹或转筋。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3片,大枣1个(擘),同煎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出处:《圣济总录》卷三十九
组成:白术2两,附子(炮裂,去皮脐)2两,陈皮(汤浸,去白,焙)2两,人参2两,白茯苓(去黑皮)2两,干姜(炮)1两。
炮制: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脾脏虚冷泄痢,四肢壮热。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入荆芥1穗,煎至7分,去滓,空心温服,日3次。
出处:《圣济总录》卷四十四
组成:白术(锉)1两,甘草(炙,锉)1两,莎草根(炒去毛)1两,草豆蔻5枚(大者,去皮,炒),干姜(炮)半两,陈曲(炒)半两,麦糵(炒)半两。
炮制: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胃气受冷,气逆奔冲,呕哕不定。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3片,大枣2个(擘破),同煎至7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出处:《圣济总录》卷四十七
组成:白术2两,厚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3遍)2两,当归(切,焙)2两,人参2两,干姜(炮裂)2两,甘草(微炙)2两。
炮制:上为末。
功能主治:霍乱下利不止而渴者。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7分,去滓温服,如人行5-6里再服。
出处:《圣济总录》卷四十
组成:白术3两,防己3两,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桂(去粗皮)3两,人参3两,甘草(炙,锉)2两半,当归(焙)1两,芍药1两。
炮制: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历节风,四肢疼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每服4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3片,煎至1盏,入醋少许,更煎3-4沸,去滓温服。当觉体中热痹;未觉,加药末并醋,如前煎服。
注意:忌一切发物。
提示:忌一切发物。
出处:《圣济总录》卷十
组成:白术半两,半夏半两,当归半两,厚朴半两,生姜屑半两,舶上丁香皮3分。
炮制:上为末。
功能主治:胸膈痛,身体拘急疼痛,手足逆冷,脉沉细无力。
用法用量:方中生姜屑,《阴证略例》作“干姜”。如3-5服后,脉未有力及寸脉力尚小,加细辛半两,葱白3寸,同煎服。
出处:《伤寒微旨论》卷下
组成:白术1两,人参3分(去芦头),桂心半两,干姜半两(炮裂,锉),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甘草1分(炙微赤,锉)。
炮制: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四逆,内有久寒,汗出脉微。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出处:方出《圣惠》卷十二,名见《圣济总录》卷二十三
组成:白术3两,甘草(炙)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人参1两,桂(去粗皮)2两,当归(切,焙)2两,陈橘皮(去白,焙)2两。
炮制: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霍乱吐利。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煮小麦汁1盏半,加竹叶1握,生姜半分(拍碎),煎至8分,去滓温服,日3次。
出处:《圣济总录》卷三十八
组成:白术5两。
功能主治:风痫,瘛疭,身汗而头独无。
用法用量:白米泔2升,煮3沸,适寒温洗头及身。
出处:《幼幼新书》卷十二引《婴孺方》
组成:白术1两,人参1两,荜澄茄1两,诃黎勒(爆,去核)2两,丁香3分,草豆蔻(去皮)3分,黄芪3分,附子(炮裂,去皮脐)3分,白茯苓3分,麦糵(微炒)3分,沉香3分,陈皮(汤浸,去白,焙)3分,木香3分,枳实(去瓤,麸炒)半两,甘草(炙)。
炮制: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脾痹,心腹胀满,不欲饮食,食则气滞体重,四肢无力。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5片,大枣2个(擘破),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出处:《圣济总录》卷十九
组成:白术4两,五味子4两,甘草4两,石膏4两,干姜3两。
炮制:上为末。
功能主治:伤寒3日,头疼壮热,骨节酸痛,有汗或无汗。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立胜散”。如伤寒挟冷腹痛,加生姜3片,大枣2个,同煎。
出处:《圣济总录》卷二十一
组成:白术2两,半夏1两(生姜汁浸1宿,焙)。
炮制: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妊娠咳嗽,痰盛呕逆。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3片,同煎至半盏,去滓,食后温服,日3次。
出处:《圣济总录》卷一五六
组成:白术2两,石膏2两,干姜(炮)半两,五味子(炒)1两,甘草(炙,锉)1两,人参1两,芎藭1两,麻黄(去根节,煎,掠去沫,焙)1两。
炮制:上为末。
功能主治:中风伤寒,初受病1日至3日,头痛肢体疼,烦躁,恶风,身热憎寒;妊娠伤寒。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3片,大枣2个,同煎至7分,去滓稍热服。
出处:《圣济总录》卷二十二
组成:白术半两,丁香半两,甘草(炙,锉)半两,陈皮(去白,焙)半两,木香半两,大腹(锉)3分,枳壳(去瓤,麸炒)3分,诃黎勒(炮,去核)3分,草豆蔻(去皮)1两。
炮制: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呕吐厥逆,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5片,同煎至7分,去滓,空心温服。
出处:《圣济总录》卷六十三
组成:白术半两,人参半两,麻黄(去根节)半两,甘草(炙,锉)半两,葛根(锉)半两,藿香(去梗)半两,桔梗(炒)半两。
炮制: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小儿伤寒,头痛肌热,喘粗。
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水半盏,煎至3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出处:《圣济总录》卷一七四
组成:白术、川芎、蔓荆子、没药、白蒺藜(去刺)、黄芩、防风、五味子、菊花、甘草各等分。
功能主治:眼痛而憎寒,此乃气衰血盛。
用法用量:水煎服。
出处:《银海精微》卷下
组成:半夏曲半两,白术2钱,槟榔2钱半,木香1钱,甘草1钱,茯苓2钱。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补中豁痰。主胃中虚损,及有痰而吐者。
用法用量:白术散(《医学纲目》卷二十二)。
出处:《保命集》卷中
组成:白术、白茯苓、半夏各等分。
炮制:上为末。
功能主治:痰潮上如涌泉,久不可治者,形肥脉缓,体重嗜卧,痰滑。
用法用量:每服半两,病大者1两,水2盏,加生姜7片,煎至1盏,取清,调神曲末2钱,顿服之。病甚者,下玉壶丸100丸。
出处:《保命集》卷下
组成:白术(锉,炒)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人参1两,甘草(炙)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半,枳壳(去瓤,麸炒)1两半。
炮制: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产后霍乱吐利,不思食。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出处:《圣济总录》卷一六二
组成:白术(切,炒)1两半,当归(锉,炒)1两半,桑根白皮(锉)1两半,大黄(锉,炒令香)1两,细辛(去苗叶)1两,桂(去粗皮)1两。
炮制: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产后血气壅滞,攻心腹疼痛,或拘急胀满。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3片,煎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出处:《圣济总录》卷一六一
组成:白术2两,半夏1两(生姜汁浸1宿,焙)。
炮制: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妊娠咳嗽,痰盛呕逆。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3片,同煎至半盏,去滓,食后温服,日3次。
出处:《圣济总录》卷一五六
组成:白术3分,赤茯苓(去黑皮)1两,人参1两,当归(切,焙)半两,厚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半两。
炮制: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小儿胃风,泄痢不止,腹胀羸瘦。
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水半盏,加生姜2片,煎至3分,去滓带热服,至夜3-4服。
出处:《圣济总录》卷一七九
组成:白术3两,寒水石1两,当归1两,黄芩1两,芍药1两,人参1两,石膏1两,干葛1两,防风1两,缩砂1两,藿香1两,甘草1两,茯苓1两,木香2两。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养液润燥,开通结滞,令血昌盛。主妊娠血液虚衰痿弱,难以运动,气滞痹麻,营卫不能宣通。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加生姜3片,同煎至6分,去滓温服,日3次。
出处:《宣明论》卷十一
组成:白术1两,芦根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枇杷叶(去毛,炙)半两。
炮制: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伤寒邪热虽退,胃中不和,干呕不饮,甚则吐逆。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加生姜5片,煎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出处:《普济方》卷一三八
组成:白术1两,枇杷叶(炙,去毛)1两,桂(去粗皮)1两,当归(切,焙)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人参1两,甘草(炙,锉)1两,麦糵(炒)1两,干姜(炮)半两。
炮制: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产后呕逆,饮食不下。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出处:《圣济总录》卷一六三
组成:白术(净)8钱,生薏苡仁7钱。
功能主治:腰湿痛,如击重物。
用法用量:水煎服。如系寒湿,去薏米,加干姜1钱。
出处:《不知医必要》卷二
别名:茯苓半夏汤
组成:炒神曲2钱,陈皮3钱,天麻3钱,白术5钱,白茯苓5钱,麦糵面(炒黄色)5钱,半夏5钱。
功能主治:驱风导痰,祛宿食。主风邪覊绊于脾胃之间,胃气虚弱,身重有痰,恶心欲吐。
用法用量:茯苓半夏汤(《东垣试效方》卷三)。
出处:《兰室秘藏》卷中
组成:白术1分,人参1分,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分。
炮制: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小儿脾胃气虚,乳不消,腹胀。
用法用量:1-2岁儿每服1钱匕,水半盏,煎至3分,去滓温服,至晚3服。
出处:《圣济总录》卷一七五
组成:人参1两,白茯苓1两,白术1两,木香1两,甘草1两,黄芪1两,干葛2两。
炮制: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小儿泄泻,胃热烦渴。
用法用量:每服5钱,水煎服。不同阴阳,并宜服之。
出处:《玉机微义》卷六引《易简》
组成:葛根汤加桂心、黄芪、白术。
功能主治:柔痉。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水煎服。
出处:《玉机微义》卷三十九
别名:白术散
组成:白术2两,五味子1两,茯苓1两,甘草1分,半夏4个(洗去滑,切作16片)。
炮制:上为散,分作16服。
功能主治:五脏伤湿,咳嗽痰涎,憎寒发热,上气喘急。
用法用量:白术散(《得效》卷五)。
出处:《三因》卷十二
组成:白术1两,陈皮(汤浸,去白,炒)1两,干木瓜2两。
炮制:上为末。
功能主治:伤寒后,霍乱吐利,脚转筋。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3片,煎至7分,去滓温服,日2次。
出处:《圣济总录》卷二十六
别名:三物汤、痢下白术汤。
组成:白术、甘草、当归、陈皮、桔梗、枳壳各等分。
炮制: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散气除湿,解急和经。主湿嗽。
用法用量:每服3-5钱,水煎,去滓温服。
出处:《儒门事亲》卷十二
别名:白术散、小白术散。
组成:白术3钱,芍药3钱,干姜半两(炮),甘草2钱(炙)。
炮制: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大肠经动,下痢为鹜溏。大肠不能禁固,卒然而下成水泄,青色,其中或有硬物,欲起而又下,欲了而不了,小便多清,得之秋冬者。
用法用量:白术散(《医统》卷三十五)、小白术散(《赤水玄珠》卷八)。
出处:《保命集》卷中
别名:白术散
组成:半夏曲半两,白术2钱,槟榔2钱半,木香1钱,甘草1钱,茯苓2钱。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补中豁痰。主胃中虚损,及有痰而吐者。
用法用量:白术散(《医学纲目》卷二十二)。
出处:《保命集》卷中
组成:白术9g,茯苓9g,橘络3g,甘草3g,荆芥1.5g。
功能主治:健脾除湿,疏风散邪。主粟疮。脾虚有湿,外受风邪,症状轻微,颗粒稀少,形体瘦弱者。
出处:《张皆春眼科证治》
组成:白术2两,木瓜1枚(分为4片,每服用1片,锉碎,临煎时入),甘草(炙,锉)半两。
炮制:上3味,先将白术、甘草为粗末。
功能主治:脚气,呕逆不下食。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入前锉者木瓜,加生姜1枣大(拍破),同煎至1盏,去滓,空心温服,日3次。
出处:《圣济总录》卷八十三
组成:白术4分,甘草4分,桑白皮3分,茯苓2分。
炮制:上为末。
功能主治:水气口渴;脾虚气上,食少发渴。
用法用量:每觉渴时点1钱服之,不拘时候。
注意:切不可饮冷。
提示:切不可饮冷。
出处:《鸡峰》卷十九
组成:白术8分,紫苏8分,芍药8分,金银花8分,葛根3分,荆芥2分,干姜2分,知母2分,独活2分,甘草2分,生姜1片。
功能主治:痛风。
用法用量:水煎服。
出处:《续名家方选》
组成:白术1两,当归1两,厚朴(炙)2两,半夏(洗)2两,甘草(炙)2两,人参2两,川芎2两,生姜2两,枳实3个(炙),食茱萸2两。
功能主治:少小腹中有热,有寒在胸上,逆吐,腹雷鸣而满,惊啼,甚即发痫,掣缩,休作有时。
用法用量:以水7升,煮取2升,温服3合,日3夜2服。
出处:《普济方》卷三七六
组成:白术1钱半,陈皮1钱,白茯苓1钱,五味子1钱,半夏1钱,杏仁1钱,甘草5分。
功能主治:咳嗽气喘,呕吐痰涎。
用法用量:水1盏半,加生姜3片,煎6分,分2服。
出处:《准绳·幼科》卷五
组成:白术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当归(切,焙)1两,龙骨1两,熟艾(炒)半两。
炮制: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温固升清。主风冷入中,飧泄不止,日夜数行,口干腹痛,脉虚而细。
用法用量:每服4钱匕,水1盏,加生姜2片,同煎至7分,去滓,空心,日晚温服。
出处:《圣济总录》卷七十四
组成:白术、甘草、当归、陈皮、桔梗、枳壳各等分。
炮制: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散气除湿,解急和经。主湿嗽。
用法用量:每服3-5钱,水煎,去滓温服。
出处:《儒门事亲》卷十二
组成:白术(锉,炒)2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半两,芎藭半两,芍药半两,当归(切,焙)半两,人参半两,甘草(炙,锉)半两,诃黎勒(炮,去核)半两。
炮制: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妊娠胎萎燥,渐觉羸劣,面色黄黑,腹脏虚冷。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1分,煎至7分,去滓温服,日3次。
出处:《圣济总录》卷一五五
组成:白术半两,木香半两,人参半两,白茯苓(去黑皮)半两,草豆蔻(去皮)半两,陈皮(汤浸,去白,焙)半两,桂(去粗皮)半两,枳壳(去瓤,麸炒)半两,细辛(去苗叶)半两,陈曲末半两,诃黎勒3枚(煨,取皮用)。
炮制: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补暖水脏,和益脾胃。主虚劳痰饮,心胸烦满,气逆呕吐。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盐少许,生姜5片,煎至7分,去滓,空心热服。
出处:《圣济总录》卷八十八
组成:白术3分,甘草(炙,锉)半两,厚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紫色)1两,黄柏(去粗皮,炙)半两,龙骨半两。
炮制: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白滞痢及水痢,日夜10-20行,心下痛。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3片,同煎至8分,去滓,空心温服,日晚再服。
出处:《圣济总录》卷七十五
组成:白术1两半,赤茯苓(去黑皮)1两半,枳壳(去瓤,麸炒)1两半,人参1两,桔梗(去芦头,炒)1两,桂(去粗皮)1两。
炮制: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痃气,两肋胀满,不能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半枣大(拍破),同煎至7分,去滓温服,日3次。
出处:《圣济总录》卷七十三
组成:白术半两,木香半两,人参半两,白茯苓(去黑皮)半两,草豆蔻(去皮)半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桂(去粗皮)半两,枳壳(去瓤,麸炒)半两,细辛(去苗叶)半两,陈曲末半两,诃黎勒3枚(煨,取皮用)。
炮制: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补暖水脏,和益脾胃。主虚劳痰饮,心胸烦满,气逆呕吐。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盐少许,生姜5片,煎至7分,去滓,空心热服。
出处:《圣济总录》卷八十八
组成:白术1两,木香1两,益智仁(去皮)1两,京三棱(微煨熟,锉)3两,槟榔(锉)1两半。
炮制: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痃癖气,每发疼痛,不能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出处:《圣济总录》卷七十三
组成:白术1钱(土炒),人参1钱,茯苓1钱,牛膝1钱,黄柏1钱,苍术7分(泔制),当归1钱,白芍药1钱(酒炒),木瓜1钱,柴胡5分,广皮1钱。
功能主治:脚气,气血亏损,足胫疼痛。
用法用量:加大枣2枚,生姜1片,水煎服。
出处:《医彻》卷二
组成:白术1分,人参1分,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分。
炮制: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小儿脾胃气虚,乳不消,腹胀。
用法用量:1-2岁儿每服1钱匕,水半盏,煎至3分,去滓温服,至晚3服。
出处:《圣济总录》卷一七五
组成:白术2两,木通(细锉,炒)2两,栀子仁1两,黄芩(去黑心)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榆白皮(炙,锉)1两半。
炮制: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筋虚,胞转急满。
用法用量:每服5钱,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分温服,空心1服,食后1服。
出处:《普济方》卷十五
组成:白术1钱半,黄芪(炙)5分,当归5分,陈皮5分,甘草(炙)少许。
功能主治:痘疮,疡塌不掩。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
出处:方出《医学纲目》卷三十七引丹溪,名见《医部全录》卷四九五
组成:白术2两(如汗之,改苍术),防风2两(去芦)。
功能主治:上解三阳,下安太阴。主伤风寒。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水煎服。若发热引饮,加黄芩、生甘草各1两;头痛恶风者,加羌活散3钱半。
出处:《此事难知》
别名:白术散
组成:白术2两,五味子1两,半夏(汤浸7次)1两,白茯苓(去皮)1两,橘红1两,甘草(炙)半两。
功能主治:五脏受湿,咳嗽痰多,上气喘息,身体痛重,脉来濡细,憎寒发热。
用法用量:白术散(《普济方》卷一六一)。
出处:《普济方》卷一六一引《济生》
组成:白术2两,防风2两,甘草1两(炙)。
功能主治:内伤冷物,外感风邪有汗,风湿恶风,脉缓。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3钱,水1盏,加生姜3片,同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日1-2服。
出处:《阴证略例》
组成:白术、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桂心(不见火)、桔梗(炒)、干姜(炮)、人参(去芦)、当归(洗,去芦,薄切,焙干)、茯苓(去皮)、甘草(炙)各等分。
炮制: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和气调中进食。主
用法用量:每服4钱,水1盏半,加大枣2个,同煎至8分,去滓,不拘时候服。
出处:《本事》卷二引庞老方
组成:白术1两1分,干姜(炮)1分,白茯苓(去黑皮)1两,甘草(炙)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
炮制: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小儿赤白痢,日夜30-50行。
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水半盏,煎至3分,去滓,空心、食前分温2服。
出处:《圣济总录》卷一七八
组成:白术2钱,厚朴(姜制)2钱,防风(去芦)2钱,附子(炮,去皮脐)1钱,橘红1钱,白鲜皮1钱,五加皮1钱。
功能主治:脾经受病,多汗恶风,身体怠情,四肢不动,不能饮食,口角两边黄;脾脏中风,腹满身黄,呕吐酸水。
用法用量:水2钟,加生姜5片,煎至1钟,不拘时候服。
出处:《奇效良方》卷一
组成:白术3两,柴胡(去苗)3两,生姜(去皮,薄切,焙干)3两,厚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香熟)3两,桂(去粗皮)3两,甘草(炙,锉)1两,槟榔(锉)10枚。
炮制: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痞气,胁肋满闷。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微利为度。
出处:《圣济总录》卷七十一
组成:白术(锉,麸炒)4两,桂(去粗皮)2两,陈皮(汤浸,去白,焙)2两半,甘草(炙,锉)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2两,芍药1两,芎藭1两。
炮制: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安胎。主妊娠腹痛(疒丂)刺。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盏,加生姜3片,大枣1个,煎至6分,去滓,食前热服。
出处:《普济方》卷三三八
组成:羊肾1具(治如食法),白术5两,生姜6两,玄参4两,泽泻2两,芍药3两,茯苓3两,淡竹叶(切)2升,生地黄(切)1升。
功能主治:肾热,面黑目白,肾气内伤,耳鸣吼闹,短气,四肢疼痛,腰背相引,小便黄赤。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2升,煮羊肾、竹叶,取1斗,去滓澄之;下药煮取3升,分3服。不已,3日更服1剂。
出处:方出《千金》卷六,名见《普济方》卷五十四
组成:白术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当归(切,焙)1两,桂(去粗皮)1两,桔梗(去芦头,锉,炒)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吴茱萸(汤洗,焙干,炒)1两,人参1两,甘草(炙,锉)1分,细辛(去苗叶)半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2两。
炮制: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腹胀肠鸣切痛,发作有时。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3片,大枣1个(去核),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出处:《圣济总录》卷五十七
组成:白术1两半,木香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芍药1两半,桑根白皮(锉)2两,木通(锉)2两,牵牛子1两半(捣,取粉1两,旋入)。
炮制:上药除牵牛粉外,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肠胃冷气,臌胀不能食。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入牵牛粉半钱,空腹温服。
出处:《圣济总录》卷五十七
组成:白术1两,人参3钱,桔梗(锉,炒)3钱,诃黎勒(煨,取皮)3钱,桂(去粗皮)3钱,陈皮(汤浸,去白,焙)半两,半夏(汤洗7遍,生姜汁制)半两,甘草(炙,锉)半两,五味子半两。
炮制: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咳嗽,呕吐涎沫,心胸不快,饮食不下。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半分(切),煎取8分,去滓温服,1日2次,不拘时候。
出处:《圣济总录》卷六十六
组成:白术3分,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3分,草豆蔻(去皮)3分,枳壳(去瓤,麸炒)3分,白茯苓(去黑皮)半两,木香半两,人参半两。
炮制:上锉细,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产后心腹胀满,饮食不消,时作水痢。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3片,同煎至8分,去滓温服,日2次。
出处:《圣济总录》卷一六五
组成:白术1两,木香半两,青陈皮半两,神曲1两,麦糵1两,人参1两,赤茯苓1两,甘草半两,槟榔半两。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脾胃不和,胸膈痞闷,逆恶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1钱,入盐少许,沸汤点服。
出处:《医方类聚》卷一○二引《御医撮要》
组成:白术3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木香半两,甘草(炙)1两半,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2两,丁香2两,干姜(炮)2两,半夏1两(生姜汁浸1宿,切,焙干)。
炮制: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妊娠腹满,少食多胀。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2盏,加生姜5片,同煎至1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出处:《圣济总录》卷一五五
组成:白术(二钱) 厚朴(姜制.二钱) 防风(去芦.二钱) 附子(炮.去皮脐.一钱) 橘红(一钱) 白藓皮(一钱) 五加皮(一钱)
功能主治:治脾经受病,多汁恶风,身体怠惰,四肢不动,不能饮食,口角两边黄者可治;其状但踞而腹满,通身黄白色,口吐醎水,风中于脾也,急灸脾腧百壮,目下及手足青者不可治。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五片,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出处: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组成:白术(土炒)4钱,炙草1钱。
功能主治:小便清长而泻者。
用法用量:加煨姜3片,大枣2个,水煎服。如寒甚,则煨姜换用干姜。
出处:《不知医必要》卷三
别名:四君子汤、白术散、四圣汤、人参散、温中汤、四君汤
组成:白术、赤茯苓(去黑皮)、人参、甘草(炙)各等分。
炮制: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益气补中,健脾和胃,辟寒邪瘴雾气;平调脏腑,通顺三焦,育神养气,暖胃消谷;补五脏,生津液,调气血,解虚烦,益肌体;调理脾胃,进乳食,止泄泻;扶胃降火,补虚固本,大补阳气补元气。主脾胃虚弱,元气不足,面色萎黄,身体瘦弱,倦怠嗜卧,气短懒言,四肢无力,心腹胀满,不思饮食,呕哕吐逆,肠鸣泄泻,脉虚弱,水气渴,荣卫气虚,脏腑怯弱,及病后羸弱,食不复常;小儿脾胃虚弱,哕逆不止,心神烦闷,吐泻,气虚烦渴;肺损,皮聚而毛落;或肢体肿胀,肚腹作痛;或大便不实,体瘦而黄;或胸膈虚痞,痰嗽吞酸;年高气弱,痔血不止,或误服攻痔之药,致血大下而虚脱,真气虚弱,及短气脉弱;气虚痰湿头眩。
用法用量:四君子汤(《局方》卷三新添诸局经验秘方)、白术散(《朱氏集验方》卷二)、四圣汤(《活幼口议》卷二十)、人参散(《普济方》卷三九四)、温中汤(《医部全录》卷四三六)、四君汤(《文堂集验方》卷四)。本方改为丸剂,名“四君子丸”,(见《丸散膏丹集成》)。
出处:《圣济总录》卷八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