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知母汤

组成:百合7枚(擘),知母3两(切)。

功能主治:百合病,发汗后者。

用法用量:先以水洗百合,渍1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2升,煎取1升,去滓;别以泉水2升煎知母,取1升,去滓;后合和,煎取1升5合,分温再服。

出处:《金匮》卷上

组成:百合(擘)七枚,知母(切)三两(9g)。

功能主治:补虚清热,养阴润燥。治百合病误汗后,津液受伤,虚热加重,心烦口渴者。现常用于治疗百合病,失眠,乳腺病以及长期低热等情况。

用法用量:百合水渍一夜,换水煎至减半,知母另煎减半去渣,合和再煎,分二次服。

方解:百合,润肺清心,益气安神;知母,清热生津,除烦润燥。该方的溶剂泉水特殊,古本草认为其具有益五脏,清肺胃,下热气,利小便功效。三者起补虚、清热、养阴作用。百合甘寒清润而不腻,知母甘寒降火而不燥,百合偏于补,知母偏于泻,二药配伍,一润一清,一补一泻,共奏润肺清热,宁心安神之功。本方证时以心肺阴虚内热,百脉失和,虚热加重为主要病机的病证。临床变现在百合病本证(百合地黄汤证)的基础上,更见心烦少寐,口燥口渴等症,即燥热尤甚,可用本方治之。

方歌:病非应汗汗伤阴,知母当遵三两箴。渍去沫涎七百合,别煎泉水是金针。

提示:百合知母汤煎法有特殊意义,仲景称之为合和后煎,即分别用泉水煎百合及知母,去渣,两药相合后再煎,这种煎法古时认为有调和阴阳作用。

出处:《金匮要略》卷上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