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风散

别名:八风汤(《保婴撮要》卷二十)。

组成:藿香(去土)250克 白芷 前胡(去芦)各500克 黄芪(去芦)甘草(爁)人参(去芦)各1千克 羌活(去芦)防风(去芦)各1.5千克

炮制:上药为细末。

功能主治:风气上攻,头目昏眩,肢体拘急烦疼,或皮肤风疮痒痛;以及寒壅不调,鼻塞声重。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300毫升,入薄荷少许,同煎至210毫升,去滓,食后温服;或每服6克,腊茶水调下;小儿虚风,每服1.5克,乳香、腊茶水调下。

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一

别名:八风汤

组成:藿香(去土)半斤,白芷1斤,前胡(去芦)1斤,黄芪(去芦)2斤,甘草(炙)2斤,人参(去芦)2斤,羌活(去芦)3斤,防风(去芦)3斤。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风气上攻,头目昏眩,肢体拘急烦疼,或皮肤风疮痒痛,及治寒壅不调,鼻塞声重;疮疹既发,声音不出,形气俱病。

用法用量:八风汤(《保婴撮要》卷二十)。

出处:《局方》卷一

组成:藿香(去土)半斤,白芷、前胡(去芦),各一斤。黄(去芦)、甘草、人参(去芦),各二斤。羌活(去芦)、防风(去芦),各三斤。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风气上攻,头目昏眩,肢体拘急烦疼,或皮肤风疮痒痛,及治寒壅不调,鼻塞声重。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水一中盏,入薄荷少许,同煎至七分,去滓,食后温跟。腊茶清调一大钱亦得。小儿虚风、乳香腊荼清调下半钱,更量儿大小加减服。

出处:《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荆芥穗1两,芎?1两,防风(去叉)1两,独活(去芦头)1两,甘草(炙,锉)1两,麻黄(去根节)1两,人参2两。

炮制:上为散。

功能主治:风头旋,目暗昏眩,肢节疼痛,手足麻木,上膈壅滞,或发寒热。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水1盏,加生姜3片,薄荷3叶,煎至7分,去滓温服。

出处:《圣济总录》卷十七

组成:菊花3两,石斛1两半,天雄1两半,人参1两6铢,附子1两6铢,甘草1两6铢,钟乳1两,薯蓣1两,续断1两,黄芪1两,泽泻1两,麦冬1两,远志1两,细辛1两,龙胆1两,秦艽1两,石韦1两,菟丝子1两,牛膝1两,菖蒲1两,杜仲1两,茯苓1两,干地黄1两,柏子仁1两,蛇床子1两,防风1两,白术1两,干姜1两,萆薢1两,山茱萸1两,五味子半两,乌头半两,苁蓉2两。

炮制:上药治下筛。

功能主治:补肾治肝。主风虚,面青黑土色,不见日月光,脚气痹弱。

用法用量:酒服方寸匕,1日3次;不知,加至2匕。

出处:《千金》卷七

组成:秦艽4分,独活4分,茯神4分,薯蓣4分,山茱萸4分,藁本4分,天雄4分,钟乳(研7日)4分,春4分、夏2分、秋8分、冬12分。

炮制:上为散。

功能主治:风气,风眩,头面风,中风,湿痹,脚弱,房少精。

用法用量:以酒服方寸匕,1日2次。

出处:《医心方》卷三引《耆婆方》

组成:麻黄1斤,白术1斤,天花粉10两,甘草10两,栾荆10两,天雄10两,白芷10两,防风10两,芍药10两,石膏10两,天冬10两,羌活2斤,山茱萸5升,食茱萸5升,踯躅5升,茵芋14两,黄芩1斤5两,附子30枚,大黄半斤,细辛5两,干姜5两,桂心5两,雄黄6两,朱砂6两,丹参6两。

炮制:上药治下筛。

功能主治:八风十二痹,狠退半身不遂,历节疼痛,肌肉枯燥,皮肤瞤动,或筋缓急痛,不在一处,卒起目眩,失心恍惚,妄言倒错,面上疱起,或黄汗出,更相染渍,或燥或湿,颜色乍赤乍白,或青或黑,角弓反张,乍寒乍热。

用法用量:先食酒服方寸匕,每日1次;三十日后,1日2次。五十日知,百日愈,1年平复。长服不已,佳。

出处:《千金》卷八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