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好香附子1斤,陈艾4两,陈醋1大碗。
炮制:同煮,待香附子煮透,去艾,将香附子炒干为末,醋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妇人无子;男女心气痛,腹痛,少腹痛,血气痛,不可忍者。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白汤任下。
出处:《摄生众妙方》卷十
组成:当归2两,熟地黄2两,白芍2两,川芎1两,人参1两,石菖蒲(炒)1两,吴茱萸(开口者,醋炒)1两,蕲艾4两,肉桂1两,熟附子1两,香附4两。
炮制:上为末,蕲艾酒煎浓汁,入糯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妇人崩伤淋沥,带下赤白,小腹 (疒丂)痛。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醇酒送下。
出处:《张氏医通》卷十六
组成:当归1两,芍药1两,熟地黄1两,生地黄1两,香附子1两,蕲艾1两,陈皮5钱,藿香5钱,白芷牡5钱,牡丹皮5钱,藁本5钱,丁皮3钱,木香3钱。
炮制:上为细末,酒糊为丸。
功能主治:暖子宫。主宫冷不孕,白浊,产后积血。
用法用量:每服3钱,子宫冷,热酒送下;白浊,盐汤送下;产后积血,艾醋煎汤送下。
出处:《济阴纲目》卷六
组成:熟地黄5两,当归3两,白芍1两半(酒炒),艾叶1两半(醋炒),丁香1两,香附2两(酒炒),木香1两,藿香1两半。
炮制:上为末,醋为丸。
功能主治:血虚宫冷不孕,脉弦缓涩者。
用法用量:每服3钱,温酒送下。
出处:《医略六书》卷二十七
组成:艾叶(同香附、醋煮)1斤,香附1斤,当归2两,白芍2两,川芎2两,熟地黄2两,干姜1两,吴茱萸1两,木香1两,白芷1两,琥珀5钱。
炮制:上为末,酒煮曲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妇人血疼。
用法用量:每服70丸,空心酒送下。寒,加附子。
出处:《证治要诀类方》卷四
组成:熟艾(揉极细作饼,焙)4两,香附(醋酒同煎,捣)6两。
炮制:姜汁和神曲为丸。
功能主治:妇人气血两虚、经行后腹痛。
用法用量:砂仁汤送下。
出处:《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一
组成:白艾叶、枳壳(去瓤,取净)、肉桂(去粗皮)、附子(炮,去皮、脐)、当归(洗,焙)赤芍药、没药(别研)、木香各一两,沉香(炮)半两。
炮制:上药为细末,将艾叶并枳壳用米醋于沙锅内煮,令枳壳烂,同艾细研为膏,和药末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温经散寒,祛瘀消积。妇人血海虚冷,月水不行,脐腹疼痛,筋脉拘挛,及积年坚瘕积聚。本方为妇女冲任虚寒,瘀血阻滞所致坚瘕之良药。
用法用量:每次服25丸,1日2次,空腹温酒送服。现可作汤剂,水煎服,每日1剂。
运用:结块较大者,加鳖甲、生牡蛎疼痛较重者,加元胡、乌药;瘀象重者,加三棱、莪术、王不留行。
方解:艾叶苦燥辛散,芳香而温,专入三阴经,以温气血,温经脉,逐寒湿而止冷痛,为妇科常用要药,附子辛热燥烈,走而不守,能通行十二经,逐在里之寒湿。二药共为主药,以温里散寒;辅以肉桂补火助阳,引火归元;沉香、木香、枳壳行气止痛,偏行气滞;当归、赤芍、没药活血化瘀,偏祛血瘀。诸药合用共奏温经散寒,祛瘀消积之功。现临床可用于妇科肿瘤而见上述征象者。
出处:《杨氏家藏方》卷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