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背草

为菊科植物紫背千里光的全草。
汉语拼音:Zǐ Bèi Cǎo
别名:紫背鹿含草、紫背天葵、紫背鹿衔草、反背红、草本及背红、天青地红、老母猪花头、反背绿丸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enecio nudicaulis Buch.-Ham. Ex D. Don.
功效与作用:活血调经。主月经不调;产后腹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泡酒。
性味:味辛;性平
用药禁忌:《滇南本草》:若误服之,汗出不止,不知人事,速用绿豆、甘草解之。
配伍经验:苏木紫金皮狗骨马骨马蹄金白马骨铁马鞭山苏木
相关方剂:续骨散、蠲脊散、轻脚散

紫背草采收和储藏

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紫背草化学成分

本品含有生物碱(alkaloid)。3α,6β-双(当归酰氧基)呋喃佛术烷-15-羧酸[3α,6β-bis(angeloyloxy)-furanoeremophilane-15-carboxylic-acid],γ-葎草烯(γ-humulene)。

紫背草原形态

紫背千里光 多年生草本,高20-70cm。须根多数,根状茎斜升,有粗纤维状根。茎单生,或2-3簇生,直立,圆柱形,少分枝。基生叶多数,丛生,平铺地面,叶柄长约2cm;叶片匙状倒卵形至倒卵状披针形,长7-12cm,宽2-5cm,先端钝圆,基部楔形下延成狭翅,边缘具不规则粗齿或波状缺刻,上面深绿色,下面绿色或紫红色,幼时被毛,老则脱落或近无毛,叶脉明显;茎生叶互生,叶片较基生叶小而少,几无柄。头状花序,排列成聚伞花序,顶生;总苞短钟状,苞片1列,覆瓦状排列;小苞片线形;花托平坦,外围着生舌状花1列,黄色,雌性,舌片倒披针形,先端3齿裂,基部呈细管状;雌蕊1,子房下位,花柱单一,长不超过花冠管,冠毛多数,与花冠等长;管状花多数,花冠黄色,长6mm,管部长2.5mm,狭长漏斗形,两性,上部膨大,先端5裂;雄蕊5,药合生,花丝分裂;雌蕊1,子房下位,花柱单一,伸出合药之外,柱头2叉;管状花外面冠毛多数,长约为花冠长之半。瘦果,圆柱形,长2mm,有柔毛;冠毛淡白色,长约5mm。花期夏季。

紫背草生态环境

生于山坡、林缘草丛阴湿处。

紫背草资源分布

分布于贵州西部及云南等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