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砂莲

为马兜铃科马兜铃属植物朱砂莲Aristolochia cinnabaria C. Y. Cheng,mss.以根状茎入药。春初新苗发出前或秋后地上茎叶干枯时采挖,去掉残茎及须根,洗净晒干。
汉语拼音:Zhū Shā Lián
别名:辟虺雷、辟蛇雷、透水雷、辟水雷、雷见怕、牛血莲、躲蛇生、避蛇生。
英文名:Root of Kaempfer Dutchmanspipe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istolochia cinnabarina C.Y.Cheng et J.L.Wu[A.minutissima C.Y.Cheng]
功效与作用:治疗小儿消化不良:以朱砂莲为主综合治疗,观察200例全部治愈(全身及胃肠道症状消失,大便次数、性质均恢复正常)。治愈时间最短1天,最长8天,平均4天。据观察,本品有收敛、止痛作用,可能还有抑菌、杀菌作用。用法:取朱砂莲块根,洗净晒干研粉口服,每次0.3~0.5克,每日3次,同时辅以VB、VC,10%氯化钾及助消化药(胰蛋白酶、淀粉酶、乳酸钙),脱水明显者适当补液。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g,鲜品量可酌加;或研末,每次0.5-1g,每日2次。外用:适量,磨粉,酒或醋调涂。
性味:味苦辛,性寒,无毒。
归经:入心、肺、肝经。
用药禁忌:《广西中药志》:虚弱者忌用。
相关方剂:消痔饮

朱砂莲性状

块根呈不规则给节状,长6-18cm,直径3-8cm。表面棕黄色至棕红色,有不规则瘤状突起和深皱纹;外皮破裂处呈红棕色。体重,质坚,断面棕色或红棕色,习称“朱砂岔”,角质样。气徽闷臭,味极苦。

朱砂莲鉴别

块根根切面:木栓层由3-5列细胞组成。皮层外侧有2-6列石细胞排成环带。中柱维管束外韧型,被射线分成12-13束,中央为薄壁细胞。皮层及中往薄壁组织散有分泌细胞,内含橙红色物质。

朱砂莲采收和储藏

移栽4年以上时采收为宜。6-7月挖起块根,除去残茎及须根,洗净泥沙,蒸至透心(一般需10-25min),再晒干或烘干。

朱砂莲化学成分

种子含马兜铃酸(Aristolochicacid)、木兰花碱(Magnoflorine)、轮换藤酚碱(Cyclanoline,Clssamine)和巴婆碱(Asimilobine)。

朱砂莲原形态

四川朱砂莲 多年生草质藤本,全株无毛。根块状,呈不规则纺锤形,长达15cm或更长,直径达8cm,常2-3个相连,表反有不规则皱纹,内面浅黄色或橙黄色。茎细长扭曲,具纵棱和粉霜。叶柄长4-15cm;叶片三角状心形,生于茎下部的叶常较大,长5-14cm,宽4-11cm,先端钝,具小尖头,基部心形;全缘,上面绿色,具白色晕斑,下面脉隆起。花2-3朵组成短总状花序,偶单花胶生;小花梗细长,基部具叶状苞片l枚;花被黄绿色或暗紫色,基部球形,颈部窄缩并弯转,前部扩大并向一侧展开是舌状,舌状体长卵形,先端圆钝或具小凸尖,有5条脉;管口具紫色斑块并疏生绒毛;雄蕊贴生于雌蕊周围,花药卵形;合蕊往先端6裂,裂片基部向下延伸成波状圆环,柱头乳突状,子房倒卵形,微具6棱。蒴果长椭圆球形,基部下延,连柄长6-7cm,黄绿色,具粉霜,熟后自果柄处6裂。种子三角状心形,扁平,一面隆起,另一面凹下,外表褐色,密被疣状突起。花期11月至翌年4月,果期 6-10月。

朱砂莲资源分布

生于深山沟边草丛中。分布广西、浙江、江苏至四川、甘肃等地。

朱砂莲临床应用

治疗小儿消化不良:以朱砂莲为主综合治疗,观察200例全部治愈(全身及胃肠道症状消失,大便次数、性质均恢复正常)。治愈时间最短1天,最长8天,平均4天。据观察,本品有收敛、止痛作用,可能还有抑菌、杀菌作用。用法:取朱砂莲块根,洗净晒干研粉口服,每次0.3~0.5克,每日3次,同时辅以VB、VC,10%氯化钾及助消化药(胰蛋白酶、淀粉酶、乳酸钙),脱水明显者适当补液。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