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人狗

为荨麻科植物咬人狗火麻树的嫩枝叶及根。
汉语拼音:Yǎo Rén Gǒu
别名:刺晕、咬人猫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endrocnide meyeniana(Nalp.)Chew[Urtica meyeniana Walp.;Laportea pterostigma Wedd.;Laportea meyeniana(Walp.)Warb.]
功效与作用:解毒散结;消肿。主瘰疬;痈肿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性味:辛;性温
用药禁忌:叶上毛刺有毒,刺入人毛孔后即致瘙痒,继而红肿、灼痛,故使用时切勿使毛刺刺伤皮肤。

咬人狗采收和储藏

全年均可采挖,洗净,鲜用或晒干。

咬人狗原形态

常绿小乔木。树皮灰白色,平滑,小枝、叶柄、叶背及花序被白色柔毛。单叶互生;叶柄长5-13cm:叶片长圆状卵形,长15-40cm,基部宽,浅心形,上面光滑,下面被刺毛,全缘或有齿;羽状脉。雌雄异株;雄花为圆锥花序;雌花生于花枝顶端,呈2列着生于扁平的团伞花序托上,紫色或白色。瘦果扁球形,直径2-3cm。

咬人狗生态环境

生于平地或山麓阴湿地及溪岸边。

咬人狗资源分布

分布于台湾。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