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线菊根

为蔷薇科植物粉花绣线菊或光叶绣线菊的根。7~8月采收。
汉语拼音:Xiù Xiàn Jú Gēn
别名:火烧尖、土黄连(《贵州民间药物》)。
英文名:Root of Japanese Spiraea, Root of Fortune Japanese Spiraea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Spiraea japonica L.f.2.Spiraea japonica L.f. var. fortunei (Planch.) Rehd.
功效与作用:止咳,明目,镇痛。治咳嗽,眼赤,目翳,头痛。①《贵州民间药物》:止咳,镇痛,治翳明目。②《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治头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煎水熏洗。
性味:《贵州民间药物》:"凉,苦,无毒。"
归经:肺;肝经

绣线菊根采收和储藏

7-8月挖根,除去泥土,洗净晒干。

绣线菊根化学成分

粉花绣线菊的根含C20-二萜生物碱绣线菊新碱(spirasine)Ⅰ、Ⅱ、Ⅲ、Ⅴ、Ⅵ、Ⅶ、Ⅷ。光叶绣线菊含绣线菊新碱Ⅲ、Ⅳ、Ⅸ、Ⅹ、Ⅺ、Ⅻ、XIV、XV。

绣线菊根原形态

①粉花绣线菊

落叶灌木,高达1.5米。小枝嫩时或有短柔毛。叶互生,卵形至卵状长椭圆形,长3~8厘米,先端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缺刻状重锯齿,下面苍白色或稍带灰白色,脉上常有短柔毛;叶柄长1~3毫米。花淡红或深粉红色,有时白色,径4~6毫米,排列成复伞房花序;萼片5;花瓣5,卵形至圆形;雄蕊长于花瓣。蓇葖果无毛。花期6~7月。

我国有栽培。

本植物的叶(绣线菊叶)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②光叶绣线菊,又名:细叶米筛花。

形态与上种相似,较高。叶卵状长椭圆形至长椭圆状披针形,长6~11厘米,边缘有尖锐重锯齿,下面初有短柔毛,后变光滑。花淡红至深红色。

生山坡、田野及林下。分布我国中部至东部。

本植物的果实(绣线菊子)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绣线菊根生态环境

2.生于海拔700-3000m的山坡、田野、或杂木林下。

绣线菊根资源分布

1.我国各地均有栽培。2.分布于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山东、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绣线菊根各家论述

1.《贵州民间药物》:止咳,镇痛,治翳明目。
2.《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治头痛。

绣线菊根附方

①治咳嗽,吐痰成泡,周身酸痛:土黄连干品二两。熬水服。
②治风眼目翳:土黄连二钱,冰片五分,人乳三钱。加水蒸熟,点眼角。
③治眼睛红痛及头痛:土黄连五钱,紫苏叶二钱,白菊花-钱。熬水服及熏洗。(①方以下出《贵州民间药物》)
④治头痛:绣线菊根、何首乌各三至五钱。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