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球防风

唇形科植物绣球防风Leucas ciliata Benth.,以根及全草入药。全年可采,或夏秋间采集,洗净切片,鲜用或晒干。
汉语拼音:Xiù Qiú Fánɡ Fēnɡ
别名:白元参、绣球草、蜜峰草、紫药、蜂窝花、包团草、小罗卜、月亮花、疙瘩草、指风草
英文名:Herb of Ciliate Leucas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eucas ciliata Benth.
功效与作用:破血通经,明目退翳,解毒消肿。治妇女血瘀经闭,小儿雀目,青盲翳障,痈疽肿毒。①《滇南本草》:破滞结郁气,舒肝气流结,破肝血,通经闭,祛风热,明目退翳。治小儿雀眼,白翳青盲,杀疳虫。②《滇南本草图说》:治杨梅结毒,痈疽发背,无名肿毒;洗癣疮、疥癞。
用法用量:根、全草0.3~1两,或根研末每服0.5~1钱,全草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或水煎熏洗患处。
性味:苦辛,凉。①《滇南本草》:味苦辛,性微寒。②《滇南本草图说》:味苦淡,平,无毒。
用药禁忌:《滇南本草》:肝虚者忌之。

绣球防风性状

茎略带方形、长30-100cm,黄绿色,密被污黄以长硬毛,断面中心髓部似通草样。叶对生,暗绿色至绿褐色,多破碎,完整叶片展平后呈披针形,长4-9cm,宽1.2-1.8cm,边缘具锯齿及缘毛,两面被黄以短硬毛。花轮生于叶腋,近球状,直径1.5-2.5cm,苞片多数,花萼钟形,花冠唇形,多干革命缩。小坚果卵形,黑棕色,具浅网纹。气无,味辛、苦。

绣球防风采收和储藏

7-10月采收,切成长约1cm的小段,晒干。

绣球防风原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30~140厘米,全体密被污黄色倒向长毛。茎直立,略带方形,上部多二歧分枝。叶对生,披针形,长5~10厘米,宽1.5~2厘米,具疏锯齿,上面暗黄绿色,下面稍淡,厚纸质;具短柄。花轮生于茎顶叶腋内;总苞片极多数,线形;萼管状钟形,先端10齿裂,裂片线形,绿白色,有脉10条,沿脉及裂片上均被长毛;花冠藏于萼内,2唇,上唇全缘,头盔状,下唇平坦,3裂,外面均被毛;雄蕊4,下面2枚较长,花药背着,橙黄色,花后转红色;子房4裂,花柱柱状,柱头2裂。小坚果4枚,卵状,长3毫米,果皮黑褐色而光亮,萼宿存。花期秋季。
本植物的根(绣球防风根)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绣球防风资源分布

生于山谷附近荒坡草丛中。分布云南、贵州等地。产于云南。

绣球防风各家论述

1.《滇南本草》:破滞结郁气,舒肝气流结,破肝血,通经闭,祛风热,明目退翳。治小儿雀眼,白翳青盲,杀疳虫。
2.《滇南本草图说》:治杨梅结毒,痈疽发背,无名肿毒;洗癣疮、疥癞。

绣球防风附方

①治小儿痞疳攻眼,一切眼疾:绣球防风一两,蛤粉三钱(煅)。共研细末,每服五分,白羊肝三钱,竹刀破,入药在肝内,麻扎,瓦罐内水煎服。(《滇南本草》)
②治小儿肺炎:绣球防风五钱。水煎服。
③治疮痈肿毒:鲜绣球防风一两,水煎服;或火烤取汁涂患处。
④治皮疹:鲜绣球防风煎水熏洗。(②方以下出《云南中草药》)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