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李皮

为鼠李科植物冻绿Rhamnus utilis Decne.的树皮或根皮。
汉语拼音:Shǔ Lǐ Pí
英文名:Bark of Davurian Buckthorn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hamnus utilis Decne.[R.davarica auct.non Pall.]
功效与作用:治风痹,热毒。①《别录》:主除身皮热毒。②《唐本草》:主诸疮寒热,毒痹。③《日华子本草》:主风痹。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研末调敷。内服:煎汤,10-30g。
性味:①《别录》:味苦,微寒,无毒。②《唐本草》:有小毒。
归经:肺经
用药禁忌:《纲目》:忌铁。

鼠李皮性状

为扁平或卷成槽状的干燥树皮,厚2~3毫米。外表灰黑色,粗糙,有纵横裂纹及小形横长皮孔。枝皮较光滑。除去栓皮者,表面呈红棕色。内表面深红棕色,有类白色纵纹理(纤维束)。质脆,易折断,断面纤维性。气微弱而特殊,味苦。

鼠李皮鉴别

为扁平或卷成槽状的干燥树皮,厚2~3毫米。外表灰黑色,粗糙,有纵横裂纹及小形横长皮孔。枝皮较光滑。除去栓皮者,表面呈红棕色。内表面深红棕色,有类白色纵纹理(纤维束)。质脆,易折断,断面纤维性。气微弱而特殊,味苦。

鼠李皮采收和储藏

根皮秋、冬季挖根剥取,树皮春、夏季采剥,鲜用或切片晒干。

鼠李皮原形态

冻绿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达4m。幼枝无毛,小枝褐色或紫红色,稍平滑,对生或近对生,枝端常具针刺;叶对生或近对生;叶柄长0.5-1.5cm,上面具沟;托叶披针形,常具疏毛,宿存;叶片纸质,椭圆形、长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4-15cm,宽2-6.5cm,先端突尖或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具细锯齿,上面无毛或仅中脉具疏柔毛,下面沿脉或脉腋有金黄色柔毛,侧脉5-6对,网脉明显。花单性,雌雄异株,黄绿色,无总梗的伞状聚伞花序生于枝端或叶腋;花萼4裂,裂片卵形;花瓣4,长椭圆形,小或无;雄花雄蕊4,花药狭长,丁字形着生,与花瓣一起着生于萼裂的基部,退化雌蕊子房扁球形,花柱2裂;雌花的子房球形,花柱长,柱头3裂,退化雄蕊4。核果近球形,径6-8mm,熟时黑色,具2分核。基部有宿存萼筒,果梗长5-12mm,无毛。种子近球形,背侧基部有短沟。花期4-6月,果期5-8月。

鼠李皮生态环境

生于海拔1500m以下的向阳山地、丘陵、山坡草丛、灌丛或疏林中。

鼠李皮资源分布

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河北、山西、陕西、甘肃等地。

鼠李皮各家论述

1.《别录》:主除身皮热毒。
2.《唐本草》:主诸疮寒热,毒痹。
3.《日华子本草》:主风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