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莼

为石莼科植物石莼或孔石莼的叶状体。冬、春二季采收。
汉语拼音:Shí Chún
别名:石被(《连江县志》),纸菜(《广东新语》),海莴苣(《中国植物图鉴》),海白菜(《中药志》)。
英文名:Ulva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Ulva lactuca L.;Ulva pertusa Kjellm.;Ulva fasciata Delile
功效与作用:①《本草拾遗》:下水,利小便。②《海药本草》:主风秘不通,五鬲气,并小便不利,脐下结气,宜煮汁饮之。胡人多用治耳(’耳’一作’疳’)疾。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捣敷。
性味:《本草拾遗》:味甘,平,无毒。
归经:入肾经
用药禁忌:孕妇及脾胃虚寒,内有湿滞者慎服。

石莼性状

(1)石莼 藻体淡绿色或绿色,呈不规则的团块状。水浸展平后,味状体近卵形,边缘常略有波状皱褶。表面稍有白霜。质极松软,膜质,极易破碎。气微、味淡。

石莼鉴别

石莼 叶状体横切面:由两层细胞组成;细胞表面观,长径21-24μm,短径12-15μm,横切面为近方形,长径21-24μm,短径9-20μm。每个细胞含有细胞核、杯状叶绿体及1-3个淀粉核。

石莼采收和储藏

冬、春二季采收。

石莼化学成分

1.石莼 藻体含杂多糖(heteropolysaccharide),糖蛋白(glycoprotein),蛋白质(protein),脂肪(fat),粗纤维(crude fiber),甘露糖(mannose),半乳糖(galactose)。还含28-异岩藻甾醇(28-isofucosterol),环木菠萝烯醇(cycloartenol),24-亚甲基环木菠萝烷醇(24-methylene cycloartanol),5-燕麦甾烯醇(△\5-avenasterol),麦角甾醇(ergosterol),二甲基-β-丙酸噻亭(dimethyl-β-propiothetin)等。又含多种元素:碳,钠,钾,钙,镁,锶,磷,钡,铁,锌,锰,铜,镍,钼,铅,铯,镉。

石莼原形态

1.石莼 藻体淡黄绿色,高10-40cm。体膜质,由两层细胞组成,近似卵形,边缘常略有波状皱褶,或呈宽广的叶片状,中部厚约45μm左右,近基部厚约120-140μm。细胞不规则排列,直径10-20μm,切面为亚方形,每个细胞有一杯状叶绿体和1-3个淀粉核。
2.孔石莼 幼藻黄绿色,逐渐长成蓝绿色,片状,高10-40cm。单生或2-3株丛生,藻体变异较大,有卵形、椭圆形、披针形及圆形等,边缘皱褶稍呈波状,膜质。两层细胞,厚约70μm,近基部厚约130-180μm,甚至可达500μm。藻体上有大小不等的孔,随着藻体生长,几个小孔可成为较大的孔,最后形成不规则的裂片。细胞横切面可见垂直延伸,长为宽的2-3倍。固着器盘状,无柄。
3.裂片石莼 藻体暗绿色,一般高10-12cm,也可达60cm。不规则二叉分裂。裂片似舌状或线状,边缘不规则波状或钝齿状。膜质,厚70-80μm。

石莼资源分布

产广东、福建等地。

石莼各家论述

1.《本草拾遗》:下水,利小便。
2.《海药本草》:主风秘不通,五鬲气,并小便不利,脐下结气,宜煮汁饮之。胡人多用治耳(耳一作疳)疾。

石莼药理作用

石莼提取物对番木瓜蛋白酶处理过的人红细胞有凝血作用,该凝血作用能被L-岩藻糖 及乙二胺四乙酸(EDTA)所抑制,但对热不敏感,60℃时仍能保持活性,但低Ph则会使其失活。它对不同血型凝集强度不同,O型最强,其次为B>A>AB。孔石莼加入鱼饲料中,可命名太阳鱼类Acanthopagrus总脂蛋白的57%提高到67.6%。从孔石莼中提取出一种腺苷,具负性肌力作用,其减弱心肌收缩的作用不受β-阻滞剂普萘洛尔和α-阻滞剂酚妥拉明的影响,故认为它对心肌的抑制不是通过肾上腺素能受体产生的。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