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苦

芸香科吴茱萸属植物三叉苦Evodia lepta (Spreng.)Merr.,以根及叶入药。全年可采,根洗净,切片晒干备用;叶阴干备用。
汉语拼音:Sān Chā Kǔ
别名:三桠苦、小黄散、鸡骨树、三丫苦、三枝枪、三叉虎
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治咽喉肿痛、风湿骨痛、疟疾、黄疸、湿疹、皮炎、跌打损伤及虫蛇咬伤等症。
用法用量:根0.3~1两,叶3~5钱。外用适量,鲜叶捣烂或煎汤洗患处,也可阴干研粉调制软膏搽患处。
性味:苦,寒。

三叉苦化学成分

叶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α-蒎烯、糖醛。根显生物碱反应。

三叉苦原形态

灌木或小乔木,高2~8m,全株味苦。树皮灰白色,有长圆形皮孔。叶为三数复叶,对生;叶柄长3~10cm,基部略胀大;小叶片长圆状披针形,长6~12cm,宽2~6cm,纸质,先端钝尖,全缘或不规则浅波状,叶上面深绿色,下面黄绿色,有腺点,小叶柄短。伞房状圆锥花序腋生,花轴及花梗初时被短柔毛,花后渐脱落。花小,单性,黄白色,略芳香;萼深裂,广卵形,长约0.5mm;;花瓣4,卵圆形至长圆形,长1.5~2mm,有腺点;雄花有雄蕊4,较花瓣长,花丝线形,花药卵状长圆形,退化子房短小;雌花子房密被毛,退化雄蕊4,较花瓣

三叉苦资源分布

生于村边、溪边及低山、丘陵灌丛中,或山沟疏林中。分布于我国南部各省区。

三叉苦附方

1、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感冒:三叉苦4斤,野菊花、金银花各3斤,加水100斤,煎至60斤,供100人口服,每日1次,连用3~5天。

三叉苦药理作用

抑菌试验:本品对福氏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