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豆

豆科木豆属植物木豆Cajanus cajan (L.)Millsp.[C. flavus DC.],以根入药。秋冬采,洗净切段晒干。
汉语拼音:Mù Dòu
别名:豆蓉(《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观音豆(《泉州本草》),树豆(《广西药植名录》)。
英文名:Pigeonpea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janus cajan(L.)Millisp.[Cytisus cajan L.]
功效与作用:《泉州本草》:"清热解毒,补中益气,利水消食,排痈肿,止血止痢。治心虚,水肿,血淋,痔血,痈疽肿毒,痢疾,脚气。"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或研末。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煎水洗。
性味:《泉州本草》:"甘微酸,性温,无毒。"
归经:肝;脾经

木豆性状

种子呈为扁球形,直径4-6cm,表面暗红色,种脐长圆形,白色,显着突起;质坚硬,内有两片肥厚子叶。气微,味淡,嚼之有豆腥气。

木豆炮制

拣净杂质,加工备用。

木豆鉴别

种子呈为扁球形,直径4-6cm,表面暗红色,种脐长圆形,白色,显着突起;质坚硬,内有两片肥厚子叶。气微,味淡,嚼之有豆腥气。

木豆采收和储藏

春、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剥取种子,晒干。

木豆化学成分

种子含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和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 acid),γ-谷氨酰-5-甲基半胱氨酸(γ-glutamyl-5-methylcysteine),胰蛋白酶抑制剂(trypsininhibitor),糜蛋白酶抑制剂(chymotrypsin inhibitor)。种芽含木豆异黄酮(cajanin),木豆异黄烷酮醇(cajand)。此外,叶中还含3-羟基-5-甲氧基茋-2-羧酸(3-hydroxy-5-methoxystibene-2-carboxylic acid)。

木豆原形态

木豆 直立矮灌木,高1-3m,全体灰绿色。多分枝,小枝条弱,有纵沟纹,被灰色柔毛。三出复叶,互生;托叶小;叶柄长约2cm,向上渐短;叶片卵状披针形,长5-10cm,宽1-3.5cm,先端锐尖,全缘,两面均被毛,下面具有不明显腺点。总状花序腋生,具梗;花蝶形;萼钟形,萼齿5,内外生短柔毛并有腺点;花冠红黄色,长约1.8cm,旗瓣背面有紫褐色条纹,基部有丝状短爪,爪顶有一对弯钩状附属体;雄蕊10,二体;心皮1,花柱细长线形,基部有短柔毛,柱头渐尖,密被黄色短柔毛。荚果条形,长4-7cm,两侧扁压,有长喙,果瓣于种子间具凹入的斜槽纹。种子3-6粒,近圆形,种皮暗红色,有时有褐色斑点,种脐侧生。花期2-11月,果期3-4月及9-10月。

木豆资源分布

生于山坡、砂地、旷地、丛林中或林边。分布四川,广东,广西、台湾等地。

木豆各家论述

《泉州本草》:清热解毒,补中益气,利水消食,排痈肿,止血止痢。治心虚,水肿,血淋,痔血,痈疽仲毒,痢疾,脚气。

木豆附方

①治肝肾水肿:木豆、苡仁各五铰。合煎汤服,每日二次。忌食盐。
②治血淋:木豆、车前子各三钱,合煎汤服。
③治痔疮下血:木豆浸酒一宿,取出,焙干研末,泡酒服,每次三钱。
④治痈疽初起:木豆,研末泡酒服,每次三钱;并以末合香蕉肉捣敷患处。(选方出《泉州本草》)

木豆药理作用

其水浸剂对絮状表皮癣菌有抑制作用(体外试验)。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