麋骨

为鹿科动物糜鹿的骨骼。
汉语拼音:Mí Gǔ
英文名:David\'s deer bone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laphurus davidianus Milne- Edwards
功效与作用:《嘉佑本草》:"除虚劳至良。可煮骨作汁酿酒饮之。"
用法用量:内服:煮汁酿酒,适量。
性味:味甘;咸;性温
归经:肺;肾经
相关方剂:天门冬大煎

麋骨采收和储藏

捕杀后,剥去皮,剔除肉,取骨,鲜用或晾干。

麋骨原形态

麋鹿,属于麋与驯鹿之间,大小和欧洲的赤鹿相近,体长约2m,高约1m余。雄者重约200kg,雌者约100kg。尾长约70cm。头似马而非马,角似鹿而非鹿,身似驴而非驴,蹄似牛而非牛,故曰四不象。雄者具角,雌者无。角的主枝叉分为前后2枝,前概再分岐成二叉,后枝长而直,不再分叉。四肢粗大,主蹄宽大能分开,侧蹄显着。毛色淡褐,背部稍浓,腹部较浅,鼻孔上方有一白色斜纹。冬季毛长而蓬,显棕赤色,幼兽有白色斑点,生后3月始消失。

麋骨生态环境

食物主要为草及水生植物。

麋骨资源分布

本种属我国特产种,清代已饲养于北京南苑,无野生,后被运至英国,我国绝迹。80年代末期由英国政府归还于我国,现饲养于北京和江苏两地,为国家一给保持动物。以草和水生植物为食。每年两次换角,夏角6-7月生长,11-12月脱落,此后生出1对冬角,翌年3月后落角。

麋骨各家论述

《嘉佑本草》:除虚劳至良。可煮骨作汁酿酒钦之。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