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耳朵草

为裸子蕨科植物金毛裸蕨的全草或根茎。
汉语拼音:Māo ěr Duo Cǎo
别名:草蚱蚂莲、土知母、毛芨蕨、龙头凤尾(《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英文名:root or all-grass of Golden Hair Gymnopteris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ymnopteris vestita (Wall.ex Presl)Underw.[Grammitis vestita Wall.]
功效与作用:①《昆明药植调查报告》:全草,治胃气痛。②《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根茎,消炎,退热。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
性味:《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根茎,味辛微苦,性凉。
归经:肺;胃经

猫耳朵草性状

根茎粗短,密生长线形鳞片;须根长达15cm,棕黑色,弯曲,纤细而坚韧。叶柄长7-15cm,棕色至棕黑色,有光泽,被有淡棕色鳞片,基部鳞片较多;叶片厚纸质,单数一回羽状,长15-20cm,宽3-7cm,先端羽片较大,两侧羽片7-14对,下部羽片近对生,有短柄,向上渐成互生,无柄;羽片卵圆形至矩状卵形,长1.5-2.5cm,宽5-12mm,全缘,上面中脉可见粗毛,背面有较密的浅棕色长毛;叶脉扇状。孢子囊群近球形,沿侧脉着生,被柔毛覆盖。气微,味辛。

猫耳朵草采收和储藏

全年或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猫耳朵草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根状茎粗短,斜升,密被氏线形棕色鳞片。叶近生;叶柄高7~15厘米,褐黑色,有光泽,被糠秕状鳞片;1次羽状复叶,长15~30厘米,宽3~4厘米;顶端羽片最大,两侧羽片7~14对,互生,羽片卵圆形至卵圆状矩圆形,全缘,先端钝,中部羽片长2~2.5厘米,宽7~12毫米;下部羽片剖、柄,上部的无柄;叶厚纸质,两面密被细长锈毛,尤以下面为多;叶脉扇状。孢子囊群沿侧脉着生,隐没于锈毛内:囊群盖缺如。

猫耳朵草资源分布

生于石面。分布云南、四川、台湾等地。

猫耳朵草各家论述

1.《昆明药植调查报告》:全草,治胃气痛。
2.《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根茎,消炎,退热。

猫耳朵草附方

治伤寒高热:草蚱蚂莲根茎一至三钱,水煎服。(《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