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瓶草

石竹科蝇子草属植物麦瓶草Silene conoidea L.的全草。春夏采,洗净晒干。
汉语拼音:Mài Pínɡ Cǎo
别名:净瓶、香炉草、米瓦罐、梅花瓶、面条菜、广皮菜、瓢咀、甜甜菜、麦石榴、油瓶菜、羊蹄棵、红不英菜、胡炳菜、麦黄菜、灯笼草;灯笼泡;瓶罐花
功效与作用:养阴,和血。治虚劳咳嗽,咯血。衄血,月经不调。①《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养阴除热。治虚弱咳嗽。②《陕西中草药》:止血,调经活血。治鼻衄,吐血,月经不调。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浸洒。
性味:甘;微苦;性凉
归经:心;肝经

麦瓶草性状

全草密生腺毛,长20-60cm。主根细长,略木质。茎中部以上分枝较多。叶对生,基生叶略呈匙形,茎生叶披针形或矩圆形,基部阔,稍抱茎,具毛茸。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花紫色或粉红色。蒴果卵形,具宿萼。种子多数,有疣状突起。气微,味淡。

麦瓶草化学成分

种子含淀粉等。

麦瓶草原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20-60cm。全株被腺毛。主根圆柱细长。茎直立,节明显而膨大.叉状分枝。基生叶匙形;茎生叶对生,椭圆披针形或披针形,长5-8cm,宽5-10mm,先端钝尖,基部渐窄,全缘。花两性;1-3朵成顶生及腋生聚伞花序,花梗细长;花萼长锥形,上端窄缩,下部膨大,有30条明显细脉,先端5齿裂;花瓣5,粉红色,三角倒卵形,长于萼,喉部有2鳞片;雄蕊10;子房上位,花柱3,细长。蒴果卵形,3-6齿裂或瓣裂,包围于长锥形宿萼中。种子肾形,有成行的瘤状突起,以种脐为圆心,整齐排列成数层半环状。花期4-5月,果期5-6月。

麦瓶草资源分布

生于田野、路旁、草地或麦田中。分布我国北部,中部各地。

麦瓶草各家论述

1.《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养阴除热。治虚弱咳嗽。

麦瓶草附方

①治痨伤吐血:麦瓶草一两,红枣五钱。合捞糟煮服。
②治妇女干血痨,有内热骨蒸者:麦瓶草一至三两,炖子母鸡吃。
③治吐血后体弱不能复原者:麦瓶草一至二两。炖杀口肉吃。(选方出《重庆草药》)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