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笋片

为禾本科植物绿竹的苗(新笋)的制成品。春、夏采鲜笋,去净箨叶,煮熟,晒干或烘干。
汉语拼音:Lǜ Sǔn Piàn
别名:绿笋干(《竹谱详录》),玉版笋(《纲目》),草鞋底、蝴蝶尖(《纲目拾遗》)。
英文名:Oldham Bamboo shoot products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endrocalamopsis oldhami(Munro)Keng f.[Bambusa oldhami Munro; Sinocalamus oldhami (Munro)McClure]
功效与作用:《纲目拾遗》:"治实喘,消痰。"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两。
性味:《纲目拾遗》:"味甘,性平。"

绿笋片采收和储藏

春、夏采鲜笋,去净箨叶,煮熟,晒干或烘干。

绿笋片化学成分

本品含茁长素(auxin),1-二十二烷醇(1-do-cosanol)及不饱和脂肪酸。

绿笋片原形态

绿竹(《竹谱详录》),又名:坭竹、石竹、毛绿竹、乌药竹、长枝竹。

秆幼时被白色蜡粉,后为绿色或暗绿色,高达6~9米,直径5~8厘米。秆箨黄色,坚硬而脆,背部幼时贴生棕色短毛;箨舌微小,截平,全缘;箨耳具纤毛;箨叶三角形兼披针形。每节有3枚粗大的和若干较小的枝条;小枝有叶7~15枚;叶鞘长7~15厘米,幼时有小刺毛,边缘有时具稀疏之纤毛;叶舌截平形:叶耳微小,有缝毛;叶片矩形兼披针形,长12~30厘米,宽2.5~6.2厘米,基部微圆,先端锐尖,次脉9~14对,边缘有小锯齿。小穗单生,稀丛生,卵状披针形或广披针形,长2~3.5厘米,宽7~10毫米,下部绿色,上部赤紫色,有时呈绿紫色而带草黄色,含花5~12朵,除顶端2,3小花外,余均为两性花,颖通常2枚,广卵形;外稃长10~18毫米;内稃矩状披针形,近似外稃丽较窄,背具2脊,脊上部有流苏;鳞被2~3枚:花药黄白色;子房卵形,花柱极短,上部分裂为2~3枚具白色短毛的柱头。笋期5~11月。花期夏、秋季。

绿笋片资源分布

生于山坡、路旁。分布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等地。

绿笋片各家论述

《纲目拾遗》:治实喘,消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