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枝

为杨柳科植物垂柳的枝条。全年可采。
汉语拼音:Liǔ Zhī
别名:杨柳条(《摘元方》),柳条(《芷园臆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lix babylonica L.
功效与作用:祛风利湿;解毒消肿。主风湿痹痛;小便淋浊;黄疸;风疹瘙痒;疔疮;丹毒,龋齿;龈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煎水含漱;或熏洗。
性味:苦;性寒
归经:《得配本草》:"入足阳明、厥阴经。"
配伍经验:槐枝桃枝当归桑枝白芷甘草防风地黄杏仁乳香细辛黄芩大黄羌活赤芍川芎黄连柴胡没药麻油
相关方剂:大补延龄膏、清肝膏、金仙膏阿魏膏、行水膏、离济膏痘疖膏太乙膏益寿比天膏、五枝煎

柳枝性状

嫩枝圆柱形,直径5-10mm,表面微有纵皱纹,黄色。节间长0.5-5cm,上有交叉排列的芽或残留的三角形瘢痕。质脆易断,断面不平坦,皮部薄而浅棕色,木部宽而黄白色,中央有黄白色髓部。气微,味微苦、涩。

柳枝鉴别

枝横切面:表皮为1列细胞,外被较厚角质层,较粗的枝可见木栓层。皮层明显,中柱鞘部位可见纤维束群,老枝为断续排列的环状,韧皮部宽广,有纤维束散在,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占绝大部分,导管常单个或1-3个相连。中央髓部发达,由大型薄壁细胞组成。皮层和韧皮部薄壁细胞中有草酸钙簇晶和方晶

柳枝采收和储藏

春季摘取嫩树枝条,鲜用或晒干。

柳枝化学成分

木质部含水杨甙(salicin)

柳枝原形态

乔木,高可达18m,树冠开展疏散。树皮灰黑色,不规则开裂;枝细,下垂,无毛。芽线形,先端急尖。叶狭披针形,长9-16cm,宽0.5-1.5cm,先端长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具锯齿;叶柄长(3-)5-10mm,有短柔毛;托叶仅生在萌发枝上。花序先叶或与叶同时开放;雄花序长1.5-3cm,有短梗,轴有毛;雄蕊2,花药红黄色;苞片披针形,外面有毛;腺体2;雌花序长达2-5cm,有梗,基部有3-4小叶,轴有毛;子房椭圆形,无柄或近无柄,花柱短,柱头2-4深裂;苞片披针形,外面有毛;腺体有1。蒴果长3-4月,花期3-4月,果期4-5月。

柳枝资源分布

生于水边湿地。分布长江流域及华南各地。

柳枝各家论述

1.《本草拾遗》:治小儿一日五日寒热,煮柳枝浴之。
2.《日华子本草》:可消食。
3.《滇南本草图说》:主治血凝气滞,风寒外束;小儿痘症,有乌头陷顶,浆升不起者,煎服或浴之。
4.《纲目》:煎服,治黄痘,白浊;酒煮,熨诸痛肿,去风,止痛消肿。
5.《得配本草》:去风热,除湿痹。

柳枝附方

①治小便淋浊不清:柳枝一握,甘草三钱。煎汤饮之。(《肘后方》)

柳枝药理作用

水杨甙与稀盐酸或硫酸共煮可水解为水杨甙元及葡萄糖。水杨甙可作苦味剂(局部作用于胃),吸收后部分变为水杨酸(解热止痛),随即很快水解。由于水杨甙转变为水杨酸之程度不恒定,故临床上不能用前者代替后者。水杨甙元4~10%浓度可作局部麻醉用,几乎无毒。

柳枝临床应用

①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以柳枝制成糖浆,每100毫升含鲜生药6两;服后有胃肠道反应者可加入适量麦芽(每100毫升1两)。每次50毫升,日服3次,2个月为一疗程。观察40例,其中31例心绞痛患者,服药后消失14例,减轻13例,无变化4例;心悸、胸闷,气急、头痛、肢麻等症,大部分有不同程度的减轻或消失。症状改善时间短者2天,长者8周。部分病例尿量增多,浮肿消退,睡眠改善。24例伴有高血压者,多数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心电图35例复查结果,有改善者15例,对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全患者疗效似较好。胆甾醇的升降,据38例分析,无明显影响。副作用:部分患者服药后有便稀、便次增加等现象,1~2周内自行消失。少数出现荨麻疹、皮肤瘙痒,个别出现皮肤青紫现象。可加服抗过敏药物,在1~2周内即消失。

②治疗慢性气管炎

对咳、痰、喘均有一定近期效果,但以对单纯型疗效较好。据82例观察,用药后近期控制34例,显效26例,好转21例,无效1例。服药后普遍反映食欲增加,睡眠好转。仅个别患者因服药过显产生腹泻、腹痛反应,但为时较短,不需处理可白行消失。用法:柳枝4两,切碎洗净,水煎服,每日1剂,10天为一疗程。

③治疗传染性肝炎

用带叶的柳树枝2两(干品1两),加水1斤,煎至300毫升两次分服。治疗急性肝炎(黄疸型为主)253例,有效率为96.3%,平均用药28.5天。主要症状消失时间:食欲不振3.7天,恶心呕吐2.7天,腹胀7天。大部分服药后上腹堵闷胀感及食欲迅速改善,其他消化道症状也随之缓解,尿色变浅,尿量增加。

用鲜柳枝和枫杨树枝各10斤,制成注射液1200毫升,每日肌注4毫升(小儿减半);另用柳叶、枫杨叶各1.5斤,以蒸馏法制成注射液1500~1800毫升,每日肌注2次,每次3毫升(小儿减半)。前者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主要作用是退黄疸、改善中毒症状;后者用于急性传染性肝炎,主要作用是降酶、降絮。亦可每日取柳枝、枫杨枝各3两,柳叶、枫杨叶各1.5两,制成煎剂两次分服。临床以注射剂共治218例,达临床痊愈者208例(占95.4%);疗效不佳(治程在51天以上而加用其它中药)者10例(占4.6%)。实践证明,发病时间越短(1个月内),治愈率越高。用药后奏效较快:黄疸退净在3~12天者占74.8%;麝浊、麝絮试验30天内恢复正常者占83.1%,转氨酶30天内恢复正常者占83.1%;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在3~7天基本消失。对肝硬化引起的黄疸、肝功能异常,则无效果。

用带叶鲜嫩柳枝2两或杨、柳树枝各2两(鲜品),水煎顿服或分2次服,连服1周,对传染性肝炎亦有预防作用。

④治疗烧烫伤

取新鲜柳树枝烧成炭(不可烧成灰)研细末,过筛,用香油调成稀膏状,涂敷创面,每日1~2次,不包扎。换药时不必擦去前药,任其自行脱痂。上药后约3~4小时创面渐干,结成焦痂,随着出现疼痛。此时可在药痴上涂以香油使之软润,切不可擦掉原药。应用3例小面积Ⅱ度烧伤,效果良好,经3~14天痊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