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花

为紫金牛科植物鲫鱼胆的全株。全年可采。
汉语拼音:Kōnɡ Xīn Huā
别名:狗肚皮、牛屎木、黄茶、观音茶、嫩肉木、丁药、冷饭果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aesa perlarius (Lour.) Merr.[Dar-tus perlarius Lour.]
功效与作用:《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接骨消肿,生肌去腐。治跌打,刀伤,疔疮。"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捣敷。
性味:《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苦,平。"
归经:心;肝经

空心花采收和储藏

全年均可采收,切段,晒干或鲜用。

空心花化学成分

叶含生物碱[1]。

空心花原形态

小灌木,高1-3m。分枝多,小枝被长硬毛或短柔毛。叶互生;叶柄长7-10mm,被长硬毛或短柔毛;叶片纸质或近坚纸质,广椭圆状卵形至椭圆形,长7-11 cm,宽3-5cm,先端急尖或突然渐尖,基部楔形,边缘从中下部以上具锯齿,下部常全缘,幼时两面被密长硬毛,背面被长硬毛;中脉隆起,侧脉7-9对,尾端直达齿尖。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腋生,长2-4cm,被硬毛和短柔毛;苞片小,披针形或钻形,较花梗短,花梗长约2mm,小苞片披针形或近卵形,均被长硬毛和短柔毛;花长约2mm;萼片广卵形,较萼管长或几等长,具脉状腺条纹,被长硬毛;花冠白色,钟形,长约为花萼的1倍,具脉状腺条纹,裂片与花冠管等长,广卵形,边线具不整齐的微波状细齿;雄蕊在雌花中退化,在雄花中着生于花冠管上部,内藏,花丝较花药略长,花药广卵形或近肾形,无腺点;雌蕊较雄蕊略短,花柱短且厚,柱头4裂。果球形,直径约3mm,无毛,具脉状腺条纹;宿存萼片达果中部略上,即果的2/3处,常冠以宿存花柱。花期3-4月,果期12月至翌年5月。

空心花资源分布

多生于林旁、林缘灌丛中。分布我国东南部和西南部等地。

空心花各家论述

《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接骨消肿,生肌去腐。治跌打,刀伤,疔疮。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