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鼠肉

为松鼠科动物黄鼠的肉。
汉语拼音:Huánɡ Shǔ Ròu
别名:礼鼠、拱鼠、貔狸、豆鼠、禾鼠、大眼贼、草原黄鼠、蒙古黄鼠、达呼尔黄鼠
英文名:Ground squirrel, Suslik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itellus dauricus Brandt
功效与作用:《纲目》:"润肺生津,煎膏贴疮肿,解毒止痛。"
用法用量:外服:适量,熬膏贴高分子
性味:《饮膳正要》:"味甘,平,无毒。"
归经:肺经
用药禁忌:《饮膳正要》:多食发疮。

黄鼠肉采收和储藏

春、夏季间捕捉,捕杀后剥皮,除去内脏,取肉,鲜用。

黄鼠肉原形态

黄鼠(《饮膳正要》),又名:礼鼠、拱鼠(《韩昌黎集》),貔狸(《纲目》),地松鼠、大眼贼、蒙古黄鼠。
体长约20厘米,尾长约6厘米。体形细长,头大,耳壳短小,眼甚大。前肢趾爪发达,大而且直,前足掌裸,后跖被毛。有颊囊。雌体有乳头5对。全身毛草黄色,并杂有褐黑色。额、头部较深,为黄褐色。上下唇及眼圈均为白色。尾毛草黄色。夏毛较冬毛短而色深。
栖于草原或沙地,穴居,白昼活动。冬眠期较长。食物主要为草本植物的茎、叶,或野菜、大豆幼苗等。并常盗食大豆、玉米、高梁、谷子等作物。亦食昆虫。

黄鼠肉资源分布

分布东北、内蒙古、河北、山西、山东、陕西、甘肃等地。

黄鼠肉各家论述

《纲目》:润肺生津,煎膏贴疮肿,解毒止痛。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