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耆
为豆科植物黄耆或内蒙黄耆等的干燥根。秋季采挖。除净泥土,切去根头部及支根,晒干后分别打捆。或晒至六、七成干,捆成小捆,再晒干。
汉语拼音:Huánɡ Qí
别名:戴糁(《本经》),戴椹、独椹、蜀脂、百本(《别录》),王孙(《药性论》),百药绵(侯宁极《药谱》),绵黄耆(《本草图经》),黄芪(《纲目》),箭芪(刘仕廉《医学集成》),土山爆张根(《新疆药材》),独根(《甘肃中药手册》),二人抬(《辽宁经济植物志》)。
功效与作用:生用: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毒,生肌。治自汗,盗汗,血痹,浮肿,痈疽不溃或溃久不敛。炙用:补中益气。治内伤劳倦,脾虚泄泻,脱肛,气虎血脱,崩带,及一切气衰血虚之证。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大剂1~2两);入丸、散,或熬膏。
性味:甘,微温。
归经:入肺、脾经。
用药禁忌:实证及阴虚阳盛者忌服。①《本草经集注》:"恶龟甲。"②《药对》;"茯苓为之使。"③《日华子本草》:"恶白鲜皮。"④《医学入门》:"苍黑气盛者禁用,表邪旺者亦不可用,阴虚者亦宜少用。""畏防风。"⑤《本草经疏》:"胸膈气闷,肠胃有积滞者勿用;阳盛阴虚者忌之;上焦热甚,下焦虚寒者忌之;病人多怒,肝气不和者勿服;痘疮血分热甚者忌之。"
相关方剂:黄芪桂枝五物汤、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十六味流气饮、关节炎汤2号、御寒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