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耆

为豆科植物黄耆或内蒙黄耆等的干燥根。秋季采挖。除净泥土,切去根头部及支根,晒干后分别打捆。或晒至六、七成干,捆成小捆,再晒干。
汉语拼音:Huánɡ Qí
别名:戴糁(《本经》),戴椹、独椹、蜀脂、百本(《别录》),王孙(《药性论》),百药绵(侯宁极《药谱》),绵黄耆(《本草图经》),黄芪(《纲目》),箭芪(刘仕廉《医学集成》),土山爆张根(《新疆药材》),独根(《甘肃中药手册》),二人抬(《辽宁经济植物志》)。
功效与作用:生用: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毒,生肌。治自汗,盗汗,血痹,浮肿,痈疽不溃或溃久不敛。炙用:补中益气。治内伤劳倦,脾虚泄泻,脱肛,气虎血脱,崩带,及一切气衰血虚之证。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大剂1~2两);入丸、散,或熬膏。
性味:甘,微温。
归经:入肺、脾经。
用药禁忌:实证及阴虚阳盛者忌服。①《本草经集注》:"恶龟甲。"②《药对》;"茯苓为之使。"③《日华子本草》:"恶白鲜皮。"④《医学入门》:"苍黑气盛者禁用,表邪旺者亦不可用,阴虚者亦宜少用。""畏防风。"⑤《本草经疏》:"胸膈气闷,肠胃有积滞者勿用;阳盛阴虚者忌之;上焦热甚,下焦虚寒者忌之;病人多怒,肝气不和者勿服;痘疮血分热甚者忌之。"
相关方剂:黄芪桂枝五物汤、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十六味流气饮、关节炎汤2号、御寒汤

黄耆性状

干燥的根呈圆柱形,极少有分枝,上端较粗,下端较细,两端平坦,长20~70厘米,粗1~3厘米。一般在顶端常带有较粗大的根头,并有茎基残留。表面灰黄色或淡棕褐色,全体有不整齐的纵皱纹或纵沟。皮孔横向,细长,略突起。质硬略韧,坚实有粉性,折断面纤维性甚强,呈毛状;皮部黄白色,有放射状弯曲的裂隙,较疏松;木质部淡黄色至棕黄色,有多少不等的放射状弯曲的裂隙;老根断面木质部有时枯朽而呈黑褐色,甚至脱落而成空洞。气微弱而特异,味微甜,嚼之有豆腥气。以根条粗长、皱纹少、质坚而绵、粉性足、味甜者为佳。根条细小、质较松、粉性小及顶端空心大者质次。

黄耆炮制

黄耆:拣净杂质,除去残留的根头和空心较大者,用水浸泡,捞出,润透后及时切片,晒干。蜜炙黄耆:取黄耆片,加炼熟蜂蜜与开水少许,拌匀,稍闷,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变为黄色、不粘手为度,取出,放凉。(每黄耆片100斤,用炼熟蜂蜜25~30斤)

黄耆化学成分

黄耆含蔗糖、葡萄糖醛酸、粘液质、数种氨基酸、苦味素、胆碱、甜菜碱、叶酸(65微克/100克干根),又分出2′,4′-二羟基-5,6-二甲氧基异黄烷和熊竹素。

黄耆原形态

①黄耆,又名:膜荚黄耆、东北黄耆。

黄耆资源分布

主产山西、甘肃、黑龙江、内蒙古、辽宁、吉林、河北等地亦产。

黄耆各家论述

①李杲:"《灵枢》云,卫气者,所以温分肉而充皮肤,肥腠理而司开合。黄耆既补三焦,实卫气,与桂同功,特比桂甘平,不辛热为异耳。但桂则通血脉,能破血而实卫气,耆则益气也。又黄耆与人参、甘草三味,为除燥热、肌热之圣药。脾胃一虚,肺气先绝,必用黄耆温分肉、益皮毛、实腠理,不令汗出,以益元气而补三焦。""小儿外物惊,宜用黄连安神丸镇心药。若脾胃寒湿,吐、腹痛泻痢青白,宜用益黄散药,如脾胃伏火,劳役不足之证,及服巴豆之类,胃虚而成慢惊者,用益黄理中之药,必伤人命,当于心经中,以甘温补土之源,更于脾土中,以甘寒泻火,酸凉补金,使金旺火衰,风木自平矣。今立黄耆汤,泻火补金益土,为神治之法,用炙黄耆二钱,人参一钱,炙甘草五分,白芍药五分,水一大盏,煎半盏温服。""防风能制黄耆,黄耆得防风其功愈大,乃相畏而相使也。"

黄耆附方

①治自汗:防风、黄耆各一两,白术二两。上每服三钱,水一钟半,姜三片煎服。(《丹溪心法》玉屏风散)

黄耆药理作用

①利尿作用

黄耆煎剂给大鼠皮下注射或麻醉犬静脉注射均有利尿作用。0.5克/公斤的利尿效价与氨茶碱0.05克/公斤及双氢氯噻嗪0.2毫克/公斤相当(大鼠皮下注射)。且利尿作用持续时间较长,连续给药7天亦不产生耐受性。健康人口服黄耆煎剂亦有利尿及钠排出增加。梭果黄耆煎剂给大鼠皮下注射或麻醉犬静脉注射亦有利尿作用但较黄耆差。黄耆与岩黄耆(品种均不明)给麻醉兔静脉注射亦有轻微利尿作用。

②对实验性肾炎的作用

大鼠于注射"兔抗鼠肾血清"以产生血清性肾炎前3天开始每天服黄膏粉4~5克,注射血清3天后尿蛋白定量显著低于对照组,病理切片亦证明肾脏病变减轻。每日服黄耆粉0.8克或2克则无效。对注射氯化高汞引起的大鼠蛋白尿症,口服黄耆粉(炮台芪)能加快其恢复到原来水平。但服药组动物体重较对照组显著减轻。大鼠口服黄芪或炮台耆粉均可降低生理性尿蛋白的排泄,煎剂则无效。服药期间尿量并无明显增加。

③强壮作用

小鼠每日灌服黄耆(品种不明)煎剂共3周,可明显延长游泳时间,体重增加亦比对照组为快。因四氯化碳损伤肝脏的家兔,服1周后,可使血清总蛋白与白蛋白增加,但因未设对照组,尚需进一步研究。小鼠服9天可保护肝脏防止四氯化碳引起的肝糖元降低。

④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黄耆、内蒙黄耆、梭果黄耆以及不明品种之黄耆及岩黄耆煎剂给麻醉狗、猫、兔等静脉注射均可引起明显的降压作用,黄耆重复注射时有急速耐受现象。麻醉狗灌服黄耆或梭果黄耆煎剂亦有降压作用,前者作用较强。降压作用与直接扩张血管有关。对于离体蛙心,内蒙黄耆煎剂有抑制作用,醇提取液则为兴奋。麻醉兔静脉注射煎剂对在位心脏有加强收缩作用。亦有报道水煎剂对田村小林氏蛙心有使收缩加强、心输出量增加及心率变慢的作用。黄耆与梭果黄畜给正常狗腹腔注射3~4小时后,心电图出现T波倒置和双相,S-T间期略有延长;曾有P-T波融合现象;黄耆在1小时后R波电压略有上升,梭果黄耆者则略有下降。

⑤其他作用

黄耆(品种不明)能延长小鼠动情期并能降低家兔血糖。亦有报告不能降低血糖的。黄耆建中汤(含多序岩黄耆、桂枝、芍药、甘草)给大鼠皮下注射,可防止幽门结扎所致胃溃疡的发生,还能抑制胃液分泌,减少游离酸和总酸度,使胃液pH值上升。内蒙黄耆煎剂对兔离体肠管有明显抑制作用,在体肠管紧张度增加,收缩幅度小量时增高,大量时抑制。对离体豚鼠肠管可增大其收缩幅度,给小鼠皮下注射有镇静作用。黄耆(品种不明)在试管内对志贺氏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