荭草
为蓼科植物红蓼Polygonum orientale L.的地上部分。夏、秋割取地上部分,或将打下水红花子后剩下的地上部分收集起来,晒干。
汉语拼音:荭草(Hónɡ Cǎo)
别名:游龙(《诗经》),茏古(《尔雅》),红草(《尔雅·郭璞注》),天蓼、石龙(《别录》),茏鼓(《唐本草》),水荭、大蓼(《本草拾遗》),荭蓼(《汉英韵府》),大毛蓼(《植物学大辞典》),东方蓼(《中国药植志》),水蓬稞(《东北药植志》),九节龙、大接骨、果麻、追风草(《湖南药物志》),八字蓼、捣花、辣蓼、丹药头(《闽东本草》),家蓼、水红花(《新疆中草药手册》)。
功效与作用: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活血;截疟。主风湿痹痛;痢疾;腹泻;吐泻转筋;水肿;脚气;痈疮疔疖;蛇虫咬伤;小儿疳积疝气;跌打损伤;疟疾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浸酒或研末。外用:适量,研末或捣敷;或煎汁洗。
性味:辛,温。有小毒。
归经:肝;脾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