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鹞鱼

为魟科动物赤魟等的肉。
汉语拼音:Hǎi Yào Yú
别名:蕃蹹鱼(《魏武食制》),邵阳鱼、石蛎(《本草拾遗》),少阳鱼(宁原《食鉴本草》),荷鱼、鲼鱼、鯆魮鱼(《纲目》),蒲鱼(《本草求原》),锅盖鱼(《随息居饮食谱》)。
英文名:Red stingray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Dasyatis akajei(Muller et Henle)2.Dasyatis uarnak(Forskal)
功效与作用:宁原《食鉴本草》:"治男子白浊膏淋,玉茎涩痛。"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60-90g,鲜品150-250g;或熬油。
性味:①宁原《食鉴本草》:"甘咸,寒,无毒。"
归经:肾经

海鹞鱼采收和储藏

四季均可捕捉,捕杀后,取肉,洗净,鲜用,或冷藏备用。

海鹞鱼原形态

体平而扁,全长约35厘米。体盘亚圆形,中间微向前方略宽,后端略窄。吻宽而短,前端钝。眼小,距吻端近。眼间隔不甚宽,中间平。喷水孔大,斜位于眼的紧后方。鼻孔大,有长方形的鼻瓣后伸至口。口甚小,口内下颌的底部有须状突起3枚,中间突起细小,两侧较大。上下颌牙齿呈铺石状。鳃孔前4对等大,后1对较小,皮肤光滑,眼间隔后方粗糙。背鳍及臀鳍均无;胸鳍略宽,后缘长。腹鳍小,后缘直。尾棘1个,位于尾上,扁锯齿状,有毒。尾很长,约为体盘宽的1.5倍,前端粗,自尾棘向后渐呈鞭状,尾棘前方两侧有侧褶,后方上下面有皮褶。尾与体盘的中间为深褐色,周边色淡。眼周围和喷水孔内侧及腹面均为橘黄色。以软体动物、甲壳类及其他鱼类为食。卵胎生。

海鹞鱼资源分布

栖于近海海底。分布我国南海、东海及其他沿海地区。

海鹞鱼各家论述

宁原《食鉴本草》:治男子白浊冒淋,玉茎涩痛。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