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尾茶

为唇形利植物东紫苏的全草。秋季采。鲜用或晒干。
汉语拼音:Fènɡ Wěi Chá
别名:野山茶、小山茶(《昆明民间常用草药》),云松茶、小香茶、小松毛茶、锈山茶、牙刷草(《云南中草药》)。
英文名:Herb of Bodinier Elsholtzia
功效与作用:①《昆明民间常用草药》:解表,升清阳,清肝热。治感冒头重痛,肝炎,目痛,头晕痛。②《云南中草药》:发散解表,理气和胃。治外感风寒,头身痛,咽喉痛,消化不良。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或研末。
性味:辛,平。①《昆明民间常用草药》:苦微辛,平。②《云南中草药》:辛涩,温。

凤尾茶性状

(1)东紫苏 茎呈方柱形,多分枝,长10-30cm,表面暗紫色,有细纵纹及白色柔毛,质脆,断面有髓。叶郑曲皱缩,展平后呈线状披针形或倒卵状披针形,长1-2.5cm,宽0.4-0.9cm。密破腺点。可见顶生的穗状花序,花暗紫色,揉搓后有特异清香。味辛、凉。

凤尾茶原形态

多年生草,高25-30cm。茎基部常辐射状平卧,上部上升,常从基部分枝,有时具多数匍匐短枝,茎及枝多事暗紫色,具细条纹,被白色柔毛。叶近无柄;茎枝上叶披针形或倒披针形,长0.8-2.5cm,宽4-7mm,先端钝,基部渐狭,边缘上部具钝锯齿,近革质,两面无毛,极少被疏柔毛,下面满布腺点。假穗状花序单生于茎及枝顶端,长2-3.5cm;苞片覆瓦状排列,连合成杯状,宽6-8mm,先端具小突尖头,外面被柔毛及腺点,边缘具缘毛;花萼管状,长3mm,外面有柔乞求及腺点,萼齿披针形,长约1mm;花冠玫瑰红紫色,长约9mm,外面被柔毛及腺点,上唇先端微缺,下唇3裂,中裂片较长,全缘;雄蕊4,前对较长,均伸出,花丝下部有毛,花药2室;子房4裂,花柱超出雄蕊,柱头近相等2裂,裂片线状钻形。小坚果长圆形,长约1.1mm,棕黑色。花期9-11月,果期11至翌年2月。

凤尾茶资源分布

生于山坡、路旁草丛中或灌木林下。分布云南、贵州等地。

凤尾茶各家论述

1.《昆明民间常用草药》:解表,升清阳,清肝热。治感冒头重痛,肝炎,目痛,头晕痛。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