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头苦荬

菊科多头苦荬Ixeris polycephala Cass.[Lactuca polycephala (Cass.) Benth.],以全草入药。
汉语拼音:Duō Tóu Kǔ Mǎi
别名:黄花地丁、黄花山鸭舌草、剪刀草、剪子股、还魂草
英文名:all-grass of Polycephalous Ixeris
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利湿消痞;外用消炎退肿。主治肺热喉痛,腹痛,痞块,阑尾炎;外用治疔疮肿毒,乳痈,目赤肿痛,皮肤风疹。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鲜品30-45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性味:味苦;甘;性凉

多头苦荬性状

全草长15-30cm。完整基生叶片展平后呈线状披针形,长8-20cm,宽5-13cm,边缘全缘或具短尖齿,稀羽状分裂;茎生叶椭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5-15cm,宽7-14mm,有翅棱,喙长约1mm。气微,味苦。

多头苦荬原形态

多关苦荬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15-40cm。全株无毛。基生叶条状披针形,长8-22cm,宽6-13mm,先关渐尖,基部狭窄成柄,全缘,稀羽状分裂;茎生叶椭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6-14cm,宽8-14mm,无柄,先端渐尖,基部耳状,抱茎。头状花序密集成伞房状或近伞诚心诚意太,具细梗;总苞片6-8mm;外层总苞片小,卵形,内层总苞片8,卵状披针形,长5-8mm;舌状花黄色,长8-9mm,先端5齿裂。瘦果成熟时黄棕色,纹锤形,长3-4mm,具翅枝,先端有短尖头,喙长约1mm,冠毛白色。花果期4-7月。

多头苦荬资源分布

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云南。

多头苦荬各家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全草:用于喉痛、腹痛、风疹、阑尾炎。外用于无名肿毒、乳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