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蛾

为灯蛾科昆虫灯蛾的全虫。秋季捕取。
汉语拼音:Dēnɡ é
别名:飞蛾、火花、慕光(崔豹《古今注》),扑灯蛾(《祝穆试效方》)。
英文名:grain moth, tigermoth
功效与作用:解毒敛疮。主痔瘘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研末撒。
性味:咸;温
归经:肺经

灯蛾原形态

体肥大,茶褐色,长约3厘米,展翅阔约8厘米。头小,两侧有复眼1对;口吻发达,下唇须长。触角1对,羽状。胸节连合,有红色部.翅2对,膜质,被有鳞片;茶褐色,前翅具黄白色网状纹,后翅有黑纹数条。足3对,跗节5节。腹部肥大,橙黄色。幼虫长圆形,黑色,有灰黄或赤褐色毛。出现于8~9月间。食害菊、桑、大麻、苎麻等叶。

灯蛾生态环境

成虫有趋旋旋旋旋光性。

灯蛾资源分布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灯蛾附方

治痔管:扑灯晕十个,蜣螂一个,同放罐内一宿,加麝香一钱。阴干为末,吹入管内,自能出水,水干即愈。(《祝穆试效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