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榔皮

为梧桐科植物绒毛苹婆的树胶。
汉语拼音:Bái Lánɡ Pí
别名:色告白、榔皮树。
功效与作用:祛风利湿;接骨。主风湿痹痛;水肿;小便不利;骨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g。
性味:辛;苦;平

白榔皮化学成分

树胶含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缬氨酸(va-line),脯氨酸(proline),谷氨酸(glutamic acid),甘氨酸(glycine)及苏氨酸(threonine)。

白榔皮原形态

绒毛苹婆 乔木。树皮灰白色。小枝粗壮,并有时痕,幼时被褐色星状柔毛。叶互生;叶柄粗壮,长约16cm,被毛;托叶披针形,长约1cm;叶掌状3-7裂,基部广心形,长17-22cm,宽与长几相等;中间的裂片广卵形,尾状渐尖,长达8cm,宽约8cm,叶上面被稀疏的短柔毛,下面被密集黄褐色星状茸毛。圆锥花序腋生,密被锈色茸毛;花黄色;萼阔钟状,长约1cm,5裂,外面被短柔毛,内面无毛,裂片披针形,先端急尖,长约6mm,外展;雄花的雌雄蕊柄弯曲,无毛,花药10个;雌花的子房圆球形,花柱向下弯曲,被毛。蓇葖果长椭圆形,长3-5cm,先端略有短喙,内外均密被锈色长茸毛。种子长圆形,黑色。花期2月,果期4-5月。

白榔皮生态环境

生于山谷杂木林中或栽培于村边。

白榔皮资源分布

分布于云南南部。
顶部